第一三四章 兵權到手(第2/3頁)
章節報錯
作為河東郡河東郡鷹揚府騎兵校尉,每年都要徵兵送往遼東。所徵士卒不願參戰,多半路上逃亡。湊不夠兵員人員,地方府兵官員就要再徵補上。
不但鬧得地方雞犬不寧,作為河東郡河東郡鷹揚府騎兵校尉動輒受到長官斥責。
《木蘭辭》中的描寫,就是北朝、隋朝時,徵召府兵的真實寫照。
******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
丁佔魁作為一郡鷹揚府騎兵校尉,就是安排向府兵發軍帖之人。
經過多年征戰,百姓已厭倦征伐,對於徵兵也是深惡痛絕。
李淵見召來丁佔魁,親自安排,告訴丁佔魁這次徵兵剿匪的重要性。
丁佔魁知道李淵與長孫晟之間的關係,雖然作難,也極力予以配合,並將自己的孫子丁記坎託付給李淵,讓他跟著李淵進行歷練。
徵兵不易,好在河東是李淵的根基所在,以前李建成就有所準備,這次可以公開將從前暗中訓練的兵丁,輸送到李淵新組建的剿匪軍隊。
李淵和丁佔魁用盡所能,才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湊出了一支三千人的軍隊。
先放下李淵不說,再說李世民和觀音婢。
三月中旬,送別李淵,通義裡唐國公府只剩下李世民和觀音婢兩個主人。
一日,兩人在自己院裡東廂閒談。
看著門外的春色,觀音婢心有所感,她對李世民道,
「前一段時間和阿爺一起在忙獲取兵權之事,今日我才發現又到了春天。」
李世民想到大好春光不能出去賞春,也有些遺憾,
「可惜我們還在守孝,要不我可以帶你出去遊玩、踏青、逛廟會。」
觀音婢憶起往事,心生無限感慨,
「我生在春天,可春天總是與我無緣,好像故意和我作對。」
李世民笑著問觀音婢,
「春天怎與你無緣?我看你長這麼大,一個春天也沒有漏過。」
觀音婢回憶,「好像從九歲開始,我春天就沒出過府門。」
李世民似乎不信,「不會吧?」
觀音婢掰著手指為李世民算道,
「九歲和十歲生日時,在為阿爺守孝。」
「十一歲生日時,卻在分家,整個春天心情低落。」
「十二歲生日剛過,就與你成婚,剛成婚沒幾日,你就遠赴遼東。」
「十三歲和十四歲生日,在為阿姑守孝。」
「想起來,這六年的春天都幾乎是在深宅大院中度過。」
李世民看著觀音婢一副傷感的樣子,也覺著她著實可憐。
他攬起觀音婢的肩膀,讓她依偎著自己,深情地安慰她,
「再過三個月,為母親守孝的期限將過,等到明年,我帶著你暢遊天下,飽覽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