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對觀音婢說,母親竇氏夫人臨終前交代的有話。

這些話是母親說父親的。

如果從他口中說出來,有非議尊長的嫌疑,恐被視為不孝。

觀音婢微笑著道,「那你就憋在肚子裡,對誰都不要說。」

李世民為難道,「可是不說出來,就無法和你商議舉兵起事之事。」

觀音婢見李世民左右為難,就開導他,

「你我本是夫妻,夫妻一體,你難道還怕我將你說的話,向外宣揚不成?」

「母親向你說這些話,也必是有一番苦心。」

「你不聽母親的話,也是不孝。」

李世民聽觀音婢說的也有理,就決定將母臨終的話告訴觀音婢。

「反正你也不是外人,我就對你說吧。」

「母親說,她去世後,只靠父親自己,恐大業難成。」

「她說,父親有一個弱點,就是多思而寡斷。」

「雖是志向高遠,對未來的前景描繪得很好,但是一說去實施,就會裹足不前。」

「到如今,貴為皇親國戚,一品的國公,卻只授了個四品的實職。」

觀音婢聽李世民敘述竇氏夫人的臨終交代,心中暗想,聽阿姑的口氣,好像對李淵心中不太滿意。

但她卻不敢問,怕觸怒李世民。

李世民接著道,

「父親、母親素來恩受,她見父親懶散,就不太強求父親。」

「於是便把她的希望寄託在我們弟兄身上。」

「從小讓我們好好練武、讀書,樹立遠大志向。」

「在涿州之時,母親見自己病情日重,深知此生心願難了。」

「病榻之上,母親對我說,大兄最肖父親,事事皆要有人在後推動」

「母親說我像她,讓我多給父親、大兄提建議,要推著他們往前走。」

觀音婢對李淵和李建成的情況都不甚瞭解。

她問李世民,「父親和大伯真如母親所說的那樣嗎?」

李世民感慨,

「這世上最瞭解他們兩人的,就是母親。」

「母親在世時,許多重要的事情,都是由她催著父親和大兄去做。」

「如今母親不在了,這種推動力不在了,就怕父親和大兄安於現狀。」

「如果真是這樣,母親的願望就再也難以實現。」

觀音婢聽說竇氏夫人對李世民的期望,心裡甜甜的。

她也覺得李世民確實像竇氏夫人,是個雷厲風行,能幹成大事的人。

她鼓勵李世民,

「世民阿兄,不要氣餒,不是還有你嗎?你也是母親的希望。」

「既然母親這樣說,世民阿兄就按她交代的去做。」

李世民滿懷愁緒,如今也是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