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將李淵和李建成,連在一起並稱「父兄」。

他意在提醒李世民,將來不管唐國公府以後怎樣,都是以李淵、李建成為主導。

王珪想暗示李世民,唐國公府是「父兄」傳承。

李世民永遠只能處於從屬的地位。

李世民聽王珪所言,並未感覺到他話裡有話。

王珪也不想讓李世民明白,他說這番話的真正用意。

他是在給李世民一種心理暗示。

在李世民心中暗暗埋下一顆種子。

這種心理暗示,時刻在提醒李世民:你不是嫡長子。

王珪還嫌這種心理暗示的威力不夠大。

他決定用禮教、宗法將李世民套住。

王珪手搖羽扇笑吟吟地看著李世民,不斷地微微點頭,似是非常贊同李世民的見解。

接著誇道:「二郎君思維縝密,眼光犀利,今日能夠聽你之言,在下實在受益匪淺。」

「不知二郎君對大隋,今日亂象根源有何高見?」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以前曾探討過些事。

李世民本想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但轉念一想覺得不妥。

在坐之人,除了兄長李建成,其他人他並未深交。

評價當今皇帝楊廣,乃是忤逆之罪。

李世民藉故推脫,「世民年幼無知,哪裡懂朝中大事,還望王先生能賜教一二。」

王珪看了看楊文幹、爾朱升、喬公山三人,又將目光轉到李世民身上,

「今天也沒有外人,也不怕說出來大逆不道。」

「我認為大隋致亂的根源,是先帝廢長立幼所致。」

「廢長立幼,自古乃取亂之道」

「禮教宗法主張,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是千年不變的金玉良言。」

「國是亦然,家也亦然。」

「設若先帝不廢故太子楊勇,豈會有今日之亂?」

李世民聽王珪說得有理,確實如他所言。

如果楊勇繼位,楊廣就不會有機會做出這些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事。

他也不會有機會窮兵黷武,再徵遼東。

李世民心中對王珪的話也有不同意見,他暗中問自己,

「誰又能確定楊勇能做得比楊廣好?」

「難道長子就不會做出,有害江山社稷的事情來?」

但李世民做為次子,不便於說出反對王珪「立嫡以長不以賢」的觀點。

當著李建成的面,反對王珪的觀點,就是在為次子辯護。

會讓這幾人認為,李世民也和楊廣一樣,有僭越之心。

李世民嘴上不便說,但心中卻有如梗在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