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觀音婢也提到「獲得信任」這幾個字,李淵開始對觀音婢的話有些上心。等他認真聽觀音婢說完,才算真正意識到,這個只有十幾歲的兒婦,並不是信口胡言,而是見解精闢。要想舉兵起事成功,還真得按著她說的這個思路去實施。

李淵邊聽邊點頭認同,口中說道,「只有這樣才是唯一的途徑。」

接著他又感嘆,「這個方法好是好,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僅是獲得楊廣信任,就要費盡無盡心機。」

觀音婢見李淵先是同意自己的想法,後又為如何去做犯難,就對李淵道:

「阿爺,你如今正在病中,不能過分勞心去思考,不如將楊廣的情況詳細給我和世民阿兄講一下。我二人根據你說的情況,這兩日商量一個對策。如果你認為可行,就照著去做。如果不行,我們再作進一步的研究。你看如何?」

李淵常年隨駕出征在外,對李世民和觀音婢當前的狀況並不太瞭解,如今見這對兒子、兒婦,小小年紀都有驚人的表現,心中驚異不已。對於觀音婢說他們可以想出一個對策出來,李淵已有了幾分相信。

李淵心中的想法是,反正是也沒有其它的路可走,不如姑且試上一試。如果他二人真能想出好的辦法來,那是最好不過。如果不行,再作其它打算。

他問觀音婢,「你想知道楊廣的哪些情況。」

觀音婢將她想知道的一一羅列出來,

「楊廣的性格稟性怎樣?他最看重的是何事?」

「他最喜歡什麼?有何嗜好?」

「他最怕什麼?最擔心什麼?」

「他最親近、最信任的大臣是誰?」

李淵見觀音婢列出一大堆問題,疑惑地問她,

「你瞭解這些有何用處?」

觀音婢像個大人似的,看著李淵笑著說道,

「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將楊廣瞭解清楚了,才可以對症下藥,投其所好,才能想辦法博得楊廣的信任。」

李淵暗歎觀音婢小小年紀,竟然如此心思靈巧、工於心記。他哪裡知道,觀音婢所用的是《鬼谷子》裡的「飛箝」之術?

李淵見這對小夫妻,如今已是才智超群,便對他們寄於了新的冀望,也就不再吝於將自己所知道的告訴他們。他就按觀音婢的的請求,將楊廣的情況詳細地向李世民、觀音婢作了介紹。

李淵先將他與楊廣的關係,向觀音婢作了介紹。

大周重臣獨孤信有七個女兒,李淵的母親是老四,楊廣的母親是老小。大周獨孤皇后,是她們二人的大姊。

李淵和楊廣是姨表兄弟。李淵比楊廣大三歲,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幼時關係親密。因此李淵對楊廣非常瞭解。

楊廣從小聰明好學,才華過人,詩詞歌賦無所不精。他胸有漢武之志,尊學崇儒,喜好著署。

他當上皇帝之後,致力於推行新制,革新用人制度,建立科舉選拔人才的方式,制定《大隋律》,開鑿運河使國家南北貫通。

還是晉王的時候,楊廣就領兵五十萬滅掉陳國,那年他才二十歲。

登基之後,三十六歲收附突厥,征討契丹;三十九歲攻滅吐谷渾;四十一歲收服琉球。

人往往會走兩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