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知無法逃脫,就讓楊積善將他殺死。

楊積善殺死楊玄感後,自殺未死,被隋軍俘獲。

隋軍將楊玄感的屍體和楊積善一起帶到洛陽。

到了洛陽,即將楊積善處死。

楊玄感兄弟二人的屍體被剁碎後,拋在街頭示眾,

三日後又被點火焚燒,焚屍揚灰。

楊玄感的弟弟楊玄獎、楊行仁也先後被殺。

楊素、楊約的後人被抄家滅族。

楊廣對楊玄感叛亂極為惱怒,他叫罵,

「楊玄感一呼即有十萬人響應,可見這世上人多了並沒好處,只會聚眾為盜。」

「不將謀反者殺盡,不足以嚇阻其他人。」

他下詔,命大理卿鄭善果、御史大夫裴蘊、刑部侍郎骨儀、長安留守樊子蓋等人,捉拿楊玄感黨羽。

樊子蓋和裴蘊大肆搜捕,殺三萬餘人。

這些人家宅田產全部充公,妻兒老小沒官為奴。

另外,受牽連流放者六千餘人。

兵部尚書斛斯政,因與楊玄感暗中勾結,怕被治罪,逃往高麗。

觀音婢的舅父高儉,與斛斯政有過交往,被貶往交趾郡朱鳶縣做主薄。

高儉的母親高老夫人年世已高,不能隨他一起到交趾生活。

臨行之時,高儉將母親託付給妻子鮮于娘子侍奉。

他又和高秋娘商議,在崇仁裡高府的東面,隔著一條路為長孫無忌購置了一處宅院。

這樣兩家隔路而居,高秋娘和鮮于娘子,可以共同照顧高老夫人。

一切安排停當,高儉才放心上路。

看到長孫無忌送來的書信,觀音婢既為舅父被貶之事痛心,也更加記掛自己的母親高秋娘。

她拿著書信到清心齋去見李世民。

兩人並坐於院裡的葦蓆之上,一起細讀。

李世民看罷,心中不寒而慄。

他不禁感慨,楊玄感起兵舉事的結局太過殘忍。

當下,想起兵謀反者何止楊玄感一人?

再看全國烽煙遍地,各地盜賊聚眾者已數不勝數。

但是,最後能取得天下者只有一人。

朝廷和反叛者相互絞殺,不知白白害死了多少人的性命?

想一想唐國公府籌劃起兵之事,成敗難料,實在是不可不慎。

觀音婢見李世民眉頭緊鎖,她在旁邊幽幽道,

「起兵舉事,關係重大。」

「個人生死事小,一旦事敗,恐將連累家中老幼和族人。」

「萬千起事的追隨者,也將死無葬身之地。」

李世民拉住觀音婢,讓她坐到自己身邊。

他若有所思,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