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面帶微笑問李世民,

「聽說二郎君在花園中讀書,今日怎會有空到客舍來轉轉?」

李世民笑著找了個理由,將天氣抱怨了一通,

「天這樣熱,哪裡有心思讀書,不被熱暈就不錯了。」

「所以就來和各位湊湊熱鬧。」

王珪隨聲附和,「也是,這天真熱。」

「再過半個月,等立了秋,或許會涼快一些。」

李世民看看眾人,見他們或坐或臥,懶懶散散的樣子,

笑著問道:「各位在聊何事?」

楊文幹慢慢搖著扇子接道:

「東扯一句,西扯一句,也沒有固定的章法。」

王珪知道李世民剛從涿州回來,就聊起皇帝徵遼的話題。

他問李世民,

「二郎君剛從涿州回來,你認為這次遼東戰況會如何?」

李世民想了想,答道:

「我回來之時,皇帝剛赴遼東不久。」

「後來就發生了楊玄感叛亂,如今遼東戰事或許已停戰。」

楊文幹認為,楊廣不會停下遼東戰事,

「近幾年各地變亂四起,許多地方聚眾鬧事的多達數萬人。」

「在此情況下,皇帝仍於年初,下詔再徵遼東。」

「他豈會因為多了一個楊玄感,而放棄徵遼?」

李世民則與楊文乾的看法不同,他認為

「近幾年,各地聚眾變亂,多在離長安、洛陽遙遠之地。」

「所行多是打家劫舍,很少有賊攻城掠地。」

「他們其實只是為求活路造反的草寇,成不了大事。」

「而楊玄感不同,他與朝中重臣多有聯絡,起兵之處又在皇權心腹之地。」

「一旦攻下東西兩京,眾臣家眷皆在此處,遼東隨駕徵遼之人幾有可能譁變。」

「因此說,各地變亂是疥癬之疾,楊玄感舉兵是心腹之患。」

「皇帝必停遼東戰事,回兵來救東西二京。」

王珪看著只有十幾歲的李世民侃侃而談,心中不禁暗暗稱奇。

他以前也曾李建成等人談過遼東戰事。

李建成等人的見解,都沒有李世民認識如此深刻。

他注視著李世民,見李世民坐在那裡莊重沉穩,見解精闢。

這哪裡像一個未成年的孩子?

王珪在心中暗自將他與李建成比較。

李建成看上去更忠厚老成一些,面相中透著和善和寬容。

李世民看上去則顯得英武睿智,沉穩剛毅。

經過一番比較,王珪心中不由產生出一絲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