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竇氏夫人行軍途中即染上疫病,現在涿州調養。

五月下旬,李世民從涿州傳回凶信,母親竇氏夫人因病不治,於五月中旬去世。

李淵赴懷遠催集糧草,無法撥冗歸家。

李世民將扶柩自涿州,經晉陽返回河東。

歸期預計在七月上旬。

收到母親竇氏夫人病故的訊息,李建成捶胸痛哭,後悔自已沒有隨行去遼東。

母親病重之時,未能床前盡孝,李建成視為終生遺憾。

他命人在東院上房搭設靈堂,擺設竇氏夫人靈位,全府舉哀,對東方遙祭。

觀音婢也無比悲痛,是竇氏夫人對她青眼相看,才有幸嫁給世民阿兄。

但兩人只有十幾日的姑婦緣分。

觀音婢還未及在堂前侍奉,而今竇氏夫人卻已赴青冥。

到了七月,李世民尚在返家途中,黃河南岸傳來了楊玄感起兵造反的訊息。

楊玄感是原司徒楊素之子,現為禮部尚書。

六月,他與李密共謀,於黎陽起兵,徵集災民、丁夫入伍,不日便聚起數萬大軍。

現正圍困東都洛陽。

當年楊玄感的父親楊素權傾朝野。

楊廣爭立太子之時,楊素協助楊廣先後除去故太子楊勇、秦王楊俊、蜀王楊秀等障礙。

楊廣登基之後,楊素又領兵剿滅漢王楊諒叛軍。

楊素功勞卓著,楊家數人位列公卿,引起楊廣疑懼。

所幸楊素早死,楊家才免滅門之禍。

楊素去世後,楊廣曾對身旁的侍臣說:「假使楊素不死,最終也得被誅滅其九族。」

楊玄感知道楊廣對他們家族已生警惕之心。

所以楊玄感倍加小心謹慎,才又得到楊廣重用,被授禮部尚書。

他表面上順從楊廣,暗地裡卻早有了反叛之心。

楊玄感看到朝政日益混亂,楊廣對他又很猜忌,心裡感到非常不安,就和他的幾個弟弟暗地策劃謀反。

他看重李密才高,就邀其參與謀劃,與其共謀舉事。

舉事之後,叛軍迅速聚起近十萬大軍。

李密建議,沿途不攻取城池,趁長安空虛,直搗皇都。

但楊玄感卻聽從他人建議,先圍困東都洛陽,致使戰事成膠著之勢。

收到楊玄感反叛的訊息,李建成有些焦慮。

他擔憂叛軍會渡黃河北上,兵進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