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事都被長孫無忌猜中,真是有點匪夷所思。

李世民心中暗道,這次我可什麼都沒說,他是如何猜到的?

他嘴上卻問長孫無忌,「你如此確定,何以見得?」

長孫無忌根據他掌握的訊息進行推理,

「宮中已傳出風聲,明年春天,楊廣要再徵遼東」

「到時候,相關官員和家屬都要隨行。李叔父和嬸孃定要隨駕東征。」

「你二人的婚期,不放在三月之前,會放到何時?」

李世民益發驚異,問長孫無忌,

「難道這《鬼谷子》裡也有說法嗎?」

長孫無忌用《鬼谷子》裡的內容向李世民解釋,

「《鬼谷子》揣篇言道: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

「你只要掌握足夠多的資訊,就能準確推測許多事情。」

「就相當於,知已知彼,百戰不殆。」

長孫無忌的一番表現,讓李世民對《鬼谷子》更加神往。

他一本正經地對長孫無忌道:

「你可說過,這是阿婢的嫁妝,到時候可絕不能少。」

長孫無忌看李世民認真的樣子,笑道:「放心吧,絕不會少。」

說完李世民與觀音婢的婚事,兩人又談起一起讀書、習武的夥伴。

長孫無忌告訴李世民,長孫順德、長孫鴻、長孫湛都已成婚。

長孫順德的父親於幾個月前去世。

他承敕命蔭恩,授了一個從七品的右勳衛。

所幸是正在孝期,否則明年徵遼東,長孫順德就不得不隨軍出征。

李世民慨嘆,「也不知楊廣徵遼東,要拖到何時?」

「如果再拖兩年,順德阿叔想不應徵也不行。」

長孫無忌也跟著感嘆,「隋軍徵遼東,凶多吉少。」

「聽說今年三十萬大軍潰敗而逃,無數將士殞命。」

李世民替長孫順德出主意,

「如果徵遼東多年不勝,真到了順德阿叔應徵的那一天,說明大隋氣數將盡。」

「你見到順德阿叔,不如勸他先去應徵,然後半路逃命。」

「這樣官府也不知他是死是活,既不會連累家人,也不會無謂犧牲。」

「到大隋亡時,誰還會追究他逃兵役之責?」

長孫無忌點頭,「此計甚好,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就這樣對他說。」

婚期大致確定的訊息,已由李世民送到了新豐老莊。

但還沒有傳到京城高府。

觀音婢依然是每天沉浸在書中。

既沒有待嫁的喜悅,也沒有愁嫁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