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你是兄長,事事不能讓三郎獨自承擔,要主動替三郎分擔一些,諸事要幫他拿個主意。」

長孫無逸乃是庶出,在外雖是五品朝廷命官,但在家中嫡庶有別,在許多事上他不能站得太靠前。

聽高秋娘這樣安排,他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長孫無逸心中認為,這不過是高秋娘意在顧全他作為兄長的臉面。

雖未領會高秋娘的深意,長孫無逸依然恭恭敬敬地回答,

「母親放心,無逸定會全力幫助三弟。」

高秋娘見長孫無逸有些敷衍,也沒再多言。

接著交代甄氏,「這些日子,我已心力憔悴,內院之事就由大郎娘子負責打理。」

「二郎娘子和三郎娘子,也幫忙打打下手。」

甄氏連忙應是。

賀蘭氏見高秋娘又把內院管家之權,交給了甄氏,心中很是不滿。

但她卻不敢發作出來,只得跟著庫氏一起唯唯應諾。

中國自古講究名正言順。

論語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世族勳貴之家,更是看重名分。

有長孫晟和高秋娘在,沒有他們授權,兒子、媳婦擅自做主就是僭越。

所以,為長孫晟操辦後事,如果高秋娘不說,繼子們連提都不敢提。

一不小心,就可能犯了大忌,惹出一些非議來。

如今,有了高秋娘的授權,長孫無憲負責外院,甄氏負責內院,兩人做事才算名正言順。

將各自要做的事分派完,高秋娘看著長孫無逸和長孫無憲道:

「這幾日,你父親病床前,已離不開人。」

「我已讓人把東西兩廂收拾出來,你們與孩子,可以輪流侍疾,最後再盡些孝心。」

長孫無憲道:「床前盡孝、侍奉湯藥,是兒孫應盡之責。」

接著,幾人又商議了些急需準備的事情,方才各自返回住處。

第二日早上,觀音婢喊上執棋、奉書,說是要到秀水閣去找四兄長孫無忌。

實際上,她是另有打算。

昨天,聽高秋娘說李世民今天要離開長孫將軍府。

觀音婢心中著實有點不捨,想過去送送李世民。

經過兩年多的相處,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觀音婢被李世民身上,超群脫俗的魅力所打動,深深喜歡上這個大自己兩歲的阿兄。

但這種感情,不同於男女之間的情愛,更多的是純真的友情和兄妹之情。

觀音婢覺得,李世民真的是與眾不同。

他志向遠大,處事灑脫,刻苦勤奮。

整個人散發出一股蓬勃向上的感染力,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出了翰墨齋,沿澄心湖東邊的卵石甬路向北,走不多遠向右拐,就到了秀水閣門口。

看門的老僕見觀音婢過來,趕快上來施禮問安。

觀音婢也不讓老僕進去通報,徑直走向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