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因材施教(第3/3頁)
章節報錯
“喜歡上學習,有了興趣主動去學東西,那進步可以說是一日千里。你和我家女兒經常撫撫琴、練練字、下下棋、再作作畫,小孩子看著喜歡就會吵著要學,這樣會事半功倍。”
高秋娘對丁夫人的說法非常贊同,說道:“我也覺得,孩子小時,要讓她玩中學,快樂中學,讓她多接觸一下外面的事物,多見見世面,開開眼界。再教她一些兒歌,那些祖輩世代相傳的兒歌,朗朗上口,也能讓小孩子學不少東西。”
丁夫人點頭,說道:“我覺得《小雞嘎嘎》、《小麻雀》這些兒歌就很好,不但順口,而且有趣,還蘊含不少知識在裡面。”
高秋娘奇道:“你們揚州人也會《小雞嘎嘎》、《小麻雀》這些兒歌?你說來聽聽,看和我小時候學的是不是一樣。”
丁夫人打著節奏,抑揚頓挫地吟唱起來:
小雞嘎嘎,要吃黃瓜;
黃瓜流水,要吃雞腿;
雞腿有毛,要吃酸桃;
酸桃有核,要吃牛犢;
牛犢撒歡,撒到天邊;
天邊打雷,打給石錘;
石錘告狀,告給和尚;
和尚唸經,念給先生;
先生打卦,打給蛤蟆;
蛤蟆漱水,漱給老鬼;
老鬼拉車,一拉一撅。
聽丁夫人唱完,高秋娘拍手道:“揚州離長安幾千裡,這兒歌竟然一模一樣,也不知是哪輩子傳下來的?你再唱一下《小麻雀》。”
丁夫人笑咪咪的,接著唱道:
小麻雀,滿地滾,打著漢子去買粉;
買了粉,不會揸,打著漢子去買麻;
買了麻,不會捻,打著漢子去買傘;
買了傘,不會打,打著漢子去買馬;
買了馬,不會騎,打著漢子去買驢;
買了驢,不會套,打著漢子去上吊;
上吊不死,氣得燒紙;
燒紙不著,氣得敲鑼;
敲鑼不響,氣得撓癢;
撓癢不疼,氣得哼哼,哼哼。
高秋娘驚歎道:“還是一模一樣,這世代口口相傳的文化傳承真是讓人佩服,和那些神話傳說一樣,這些歌謠都是文化智慧的結晶,能夠傳下來的都是精華,回來我和丁娘子再一起整理一些,教觀音婢學唱。”
丁娘子應道:“我多蒐集一些,抄成一本書,說不定我們家三娘在學的時候還能認識不少字呢。”
高秋娘和丁夫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幾個人便商量著蒐集童謠編書的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