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一,我這裡有個問題你可能很難取捨了。”

炳叔對於自己很是自信。

“那就是阿一,你覺得這西遊取經四人組哪個是不需要的。”

祝守一聽了卻是笑出聲,就這也算是問題?

不過祝守一覺得要說服炳叔的話就要大費口舌了。

畢竟祝守一覺得炳叔是屬於那種不太好說服的那類人來的。

祝守一覺得西遊記要裁掉一個人,既然是裁掉就是隊伍成立之後。那就必須是沙僧。

為何是沙僧?

因為佛派讓沙僧進取經隊伍,是不得已的選則。

沙僧本身是兩位天尊的臥底。

為何這麼說?

沙僧是西遊記中最複雜的角色。這章我們就來細細解讀原著中沙僧之謎。在這之前,我們先講明白兩個問題?

第一,沙僧脖子上掛的九個骷髏是不是唐僧的前九世?

沙僧脖子上掛了9個骷髏,它們是怎麼來的呢?

“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閒時拿來頑耍。”《西遊記》

沙僧明確說了,這九個骷髏是九個取經人的,而唐僧剛好是十世好人,這九個骷髏是唐僧的前九世麼?

本來對西遊記來說,這不是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西遊記故事的演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唐朝到明朝,有這各種版本的西遊記。很多學者都會參照以前版本西遊記,研究百回本的成書軌跡。那麼在以前版本西遊記中,沙僧脖子上是否掛過骷髏?是不是唐僧的前世呢?

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 沙僧的名字還叫深沙,他對唐僧說:“項下是和尚兩度被我吃你, 袋得枯骨在此。”在這本書中, 唐僧的設定是“此人三生出世, 佛教俱全。”所以深沙吃掉的是唐僧前兩世。

隨著西遊記故事的演變,唐僧的設定逐漸從三世變成了十世。楊景賢版本的元雜劇西遊記中, 沙僧說“有一僧人,發願要去西天取經。你怎麼能勾過得我這沙河去!那廝九世為僧,被我吃他九遭, 九個骷髏尚在我的脖項上。”

這個沙僧吃掉唐僧前九世的設定,並不是百回本西遊記的獨創,而是沿用了以前版本中的設定。以前沙僧吃掉唐僧轉世只是故事需要,而在百回本的西遊記中, 作者給予了不同的目的性。

為何現在卻成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呢?每次說這個問題時,都會被貼上過度解讀,陰謀論等標籤呢?

我們受86版西遊記影響太深了。深到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認識,沙僧是唐僧的徒弟, 目的是幫助取經, 他老實本分,勤勤懇懇。這種觀念已經印到我們骨頭裡了, 很難接受原著中的真實形象, 我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

第二, 沙僧打碎的是“玻璃盞”還是“琉璃盞”?

估計大家會一口同聲的說出“琉璃盞”,但實際上原著中寫的是“玻璃盞”。

那麼結合原著而言, 可以是說明一下沙僧這個角色的問題。

1.沙僧剛成仙被封捲簾大將, 卻因為一個玻璃盞被貶下界。

捲簾大將是個什麼官職?

很多不靠譜的解讀認為,沙僧就是個給玉帝捲簾子的小太監。如果捲簾大將是捲簾的, 那是不是“宇宙大將軍”是管理宇宙的?“太子洗馬”是給太子洗馬的呢?

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對“捲簾大將”四個字,只關注前面的“捲簾”二字, 完全無視“大將”二字。並且沙僧在介紹手中武器時說“只因官拜大將軍, 玉皇賜我隨身帶,也曾護駕宴蟠桃, 也曾隨朝居上界。”顯然他在玉帝身邊時候, 都是帶兵器的, 這可不是捲簾小太監能帶的吧。那這個捲簾大將到底是幹嘛的?

沙僧對自己職位的介紹是:“南天門裡我為尊, 凌霄殿前吾稱上。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這個“南天門裡我為尊,凌霄殿前吾稱上。”是誇張吹牛,但“往來護駕,出入隨朝”對他工作性質基本定性,就是玉帝的貼身護衛,出入都跟在玉帝身邊。因為貼身侍衛的特殊性,一般都是自己非常信任的人,沙僧是玉帝信任的人?他憑什麼當上捲簾大將?

玻璃盞是什麼呢?西遊記中還出現過三次玻璃盞。

第一次是女兒國處。“近侍官連忙取幾個鸚鵡杯、鸕鷀杓、金叵羅、銀鑿落、玻璃盞、水晶盆、蓬萊碗、琥珀鍾,滿斟玉液, 連注瓊漿,果然都各飲一巡。”

第二次是寇員外處,“雕漆桌上五雲鮮, 雕漆盒中香瓣積。玻璃盞, 淨水澄清;瑠璃燈;香油明亮。一聲金磬,響韻虛徐。”

第三處是李世民給唐僧慶祝:琥珀杯,玻璃盞, 鑲金點翠;黃金盤,白玉碗,嵌錦花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