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團隊精神?這就是團隊精神。一個健康的團隊不僅僅要提供精英人才發揮能力的空間,更要提供閒雜人等混日子的空間。

從外部環境看,取經團隊允許有人混日子。但是,我們本著“理性人的第一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這條最本質的原則來看,沙僧他不應該無所作為,他應該精神飽滿,朝氣蓬勃地去打妖怪,以便獲得更多的功果。

但是,沙僧他放棄了,所以,有人說沙僧才是真正修行的人,不為功名所動,不受外界誘惑。我說這些都是屁話!這叫“非理性”!

理性人的第一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既然沙僧選擇了放棄進取,那就一定是因為放棄對他最有利,進取對他沒多大利!

同時祝守一覺得也因為唐僧和孫悟空要成就的是王,眾生之王,他修成後要為無數的生命負責。所以在取經前,取經中,你都會發現,孫唐兩人修行的起心目的是為救度各自的眾生,唐僧更是身寄千萬百姓。

沙僧和八戒,從他們各自得道之日起,他們的修道目的就是自覺自救,羅漢,亦稱自覺覺者。

仔細看,就會發現,沙僧在西遊記中過的關很少,為人也很低調,因為他的內心很清淨,目的很單一,菩薩給他的“淨”字,實在是妙啊!菩薩的總結能力讓人仰嘆!

實際上,沙悟淨的以前,可是個轟轟烈烈的大英雄。

在前生為人時,他是天生一塊練武的料,並且少年時期就雲遊天下,遍訪名師,學得一身的好武功。你就知道,這一旦入了江湖,那肯定是興風作浪,高手自然到處比武,拳打腳踢,揚名立萬。而且因為他的性情豪邁,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都是天下年少後生們的楷模和榜樣。

可是,他是個有情操有追求的人,這武藝練著練著,就感到似乎應該背後有更高的境界。因為這武功練著練著吧,總是能恍然進入另一種天地的感覺。練武一樣需要先天的好根基,一樣需要天然的能入靜,一樣需要長時間的凝神止慮。這些前提要求本來就是跟修道的要求是一樣的。況且,這武功,本來就是修道人才玩的。

練武呢,是修道人通脈的一種手法。並不是每個修道人都要採用這種手法,是有一些人,有這方面根基,並且他修的將來的成就中,有這方面的因素。而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他們三個之前修行的法門,全都有這方面因素,他們三個,都有這方面根基。這種人的性情裡,有一種能瞬間忘我而動的能力。那種心無旁騖的舍我狀態,那種意志強大到似乎能讓自己的身體隨著意念而改變的忘我。

並且他在還沒有師父的時候,就天然懂得了凝神斂心,天天謹守不殆。說起來只是一句話,人家一旦踏上苦尋明師的路途,可就是起碼一二十年毫不動搖呀。他的苦歷,可比當年的豬剛鬣漫長,也比當年的美猴王漫長。而且,他走遍天下不得遇明師,居然毫不氣餒的重新開始,天下再走一遍。又是不遇明師,然後再走一遍萬國九州。走了十多遍,又走了十多遍……恐怕他這一生,基本上都是在貧苦的遊歷尋師中度過的,幾乎跟密勒日巴當年的苦修一樣。真的是莫大的付出啊,一生都要過去了。

中寫的這四句話,不知有多少人,能體味出其中的巨大的苦。

後來,忽然就遇到真人明師了,人家幾句話就讓他開竅了。三下五除二,他的修煉就圓滿了。

哎!怎麼突然就變得這麼輕易了?那是因為他的修行法門,主要就是苦修,而且是在沒有任何希望的黑暗中苦修。其實他沒有師父帶領入門之前,已經有師父在暗暗的引導他、看護他了。他意志堅定、沉著、單一,在別人看來是枯燥乏味沒情趣的傢伙,可是他的意志之強大,絕非一般人能比。他的意志強大得能超越他本人的生命,這種人,正是適合這種別人根本就承受不了的苦修。

他這樣的本性,修成了適合做大內高手、御林軍。而且到了天宮的確做了禁軍的一個頭,“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

玉皇大帝不但封他為捲簾大將,還賜予了一根降妖寶杖。看到沒,給他的是降妖杖。你說,這天庭裡哪裡來的妖怪嘛!那給他這降妖杖,是幹什麼呢?應該是經常去下界降妖伏魔才對。也就是說,這南天門內的禁軍老大,其實是負責下界掃蕩群魔的,那麼,他應該經常進入三界。

他是依靠意志修成的,成就瞭解脫自我,超脫三界,但是跟豬八戒當年一樣,不能成就王的事業,而是成就了武靈的功德。

成也意志,敗也意志,他在蟠桃會上,竟然是因為意志上出了紕漏,失手打破了琉璃盞、玉玻璃。護法神的大將出瞭如此紕漏,眾天神無不大驚失色。這可是天庭將會出現重大危機的徵兆。於是,他就因此而被貶下界了。

為什麼說他的意志出現了巨大的問題?大家注意一個細節,菩薩在安排三藏取經的關竅時路過流沙河,降服勸善了沙悟淨,叫他不要殺生,他也答應了。可是等唐僧到時他跳上來要捉唐僧,難道是拿回去當寵物養嗎?當然不是,是要吃他。那不就是連答應菩薩的要求都做不到嗎?人間要是違約都不是小事,和神違約就更大了。就如同人間的酒鬼一樣,被**控制時,這酒想戒欲飲的難熬感受是一樣的。

再對比下孫悟空和豬八戒,他兩人一旦受菩薩勸誡,就身體力行。孫悟空最好,500年反省,內心悔過一下子就皈依;八戒一開始覺得沒好處,等菩薩勸完,也立刻不再吃葷傷人。

前前後後這些事情,說明了這沙悟淨,先天的缺乏悲憫之心,頂多是能做到救度自己,沒有悲憫他人救度眾生的心懷。所以麼,作者讓他最終成就羅漢果位,是最恰當的安排,羅漢就是這種自覺自利的神。

因為孫悟空無論是品德、智慧、武力,體質,人脈,全都已經達到了佛的境界和標準,豬八戒和沙僧遠遠都不夠這個層次。孫悟空以前完全不是這個樣子,這都是一路上磨練出來的結果。成佛不是看你功勞,而是看你各綜合方面是否達到了要求。

論品德,一路除妖孫悟空都是主動去找妖怪麻煩,而豬八戒和沙僧都是能躲就躲。

找玉帝救旱災,最體現出孫悟空的善良和明事理,這件事的理,完全在孫悟空這一邊,但是他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毫無禮貌說幹就幹了,而是回去勸大家搞搞形式,尊重玉帝,玉帝一看孫悟空給他尊重,他也給孫悟空面子,立刻米山面山金鎖就斷了。這就是互相給面子,一般大人們辦事的方式,說明孫悟空已經上道了,既講品德,又講辦事的方法。

恐怕玉帝還會從心底對悟空更親近些,就像班主任往往最喜歡的並不是最聽話的班長課代表,而是以前最頭疼最調皮,但是後來卻改邪歸正的孩子。這樣的人不提拔,那如來能提拔誰?

論智慧,很多唐僧都看不明白想不明白的事,孫悟空都心裡一清二楚,例如他給唐僧講經。例如見到接引佛祖,孫悟空都能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其他人都不懂。傳佛經,發現無字空本,孫悟空就明白怎麼回事,而別人不明白。通天河掉下來,佛經沉水,別人都不明白怎麼回事,但是孫悟空一下來就明白。可以說,取經的後期,完全是孫悟空在配和如來走形式,如來沒教他,但是他完全明白怎麼配和。這樣的人不提拔,那如來能提拔誰?

武力和體質,西遊的世界,武力是比較次要的,而體質則重要的多。強如二郎神,也只是灌江口的地方神,孫悟空武力雖不是最高,但絕對夠佛的門檻了,觀音也弄不了他,只能用計謀讓他帶緊箍,無論誰想打孫悟空的主意,最後下場都不好。

想弄死孫悟空,更是門都沒有,玉帝、老君、如來這些人都沒辦法弄死孫悟空,孫悟空是壽與天齊不滅身,他們只能困住孫悟空,想辦法教化孫悟空,將孫悟空拉到自己這邊來,不與系統為害。其它那些厲害的,都沒孫悟空這好體質,牛魔王穿了鼻子就不行了,而孫悟空穿了琵琶骨都一點事都沒有。

所以其它厲害的妖怪只能當手下,當坐騎,當看門的。老君的瓶子裝孫悟空,孫悟空只是覺的孤拐有點軟了,哀嘆要死,但其實根本就死不了,要是能死的話,當初老君就用瓶子裝孫悟空,而不是用老君爐來煉孫悟空了。

而最終要的,是人脈,如來座下四大菩薩,都是老實人,還高冷,也許武力很強,但論交際,就遠不如孫悟空了,孫悟空是真正的天上地下人面情熟。二郎神和鎮元大仙這些實力派和有地位的人,都和孫悟空拜了把子,老君、玉帝不說怕不怕他,但都得給孫悟空面子,要仙丹給仙丹,要下雨給下雨。

一路上所有這些事,要是換四大菩薩去辦,恐怕誰也拉不下這個臉面,我堂堂觀音,萬一被你老君的看爐子的童子給裝了瓶子,這算怎麼回事?以後蟠桃會上見了面還怎麼說話?但孫悟空就不在乎,下次見了老君照樣嬉皮笑臉開玩笑,見如來也要嚷嚷他和妖怪有親戚,觀音的禪院說燒就燒了,不但燒了,還返回頭找觀音辦事,觀音生氣也沒轍,還得幫他。

因為孫悟空有分寸有尺度,被他搞過的人過後無不和他關係更好了,託塔李天王那麼恨他,但也得欠他人情。而且孫悟空不但能交上面朋友,也能交下面朋友,和四海龍王,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三仙翁、陰曹地府也能稱兄論弟,和普通人類獵戶也能交朋友。

總嚷嚷說要打土地解悶,但從來沒真打過,反倒是最後都是幫土地除了害,奪回洞府什麼的。四大菩薩都是清淨為主,要真出去辦事,就沒孫悟空那樣和誰都熟絡,會辦事。沒有誰比孫悟空更合適了,整套西遊記,除了沒當上玉帝之外,就沒有孫悟空沒辦成過的事,絕對無愧“鬥戰勝”這三個字。這樣的人不提拔,如來能提拔誰?

綜上幾條,豬八戒和沙僧都完全達不到佛的程度,甚至其實連羅漢菩薩的水平都達不到,他們能成菩薩,都是沾了孫悟空和唐僧的光,因為他們是唐僧的徒弟,孫悟空的師弟,所以才給個職位。

那麼至此,祝守一覺得問題也應該說明清楚了。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尋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傳人 八零書屋查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