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此時的阿九貌似又是對老牛很感興趣。

那麼這裡她是問祝守一老牛,也就是牛魔王是怎樣的一個妖怪,這點祝守一覺得可以說個一二的。

首先,祝守一覺得牛魔王絕對是《西遊記》裡值得深究的一個妖怪。

牛魔王法力高強,有72般變化,和孫悟空一樣,但肯定比孫悟空高,孫悟空根本奈何不了他,他被擒是佛道兩家一併出手才抓住的。

牛魔王這個妖怪面子很大,經常有其他妖怪請他吃飯,而且他不愛殺戮,喜歡社交(跟孫悟空打架期間,聽見有人請客吃飯,扔下孫悟空去赴宴了)。

當年和孫悟空結拜的時候,一共有七個人,牛魔王老大,孫悟空最小,注意這竟然按個頭來排的。他們結拜之後不久,孫悟空大鬧天宮,但這七個結拜兄弟都沒去幫過忙,每次都在孫悟空大戰之後才前來祝賀並混吃混喝。

孫悟空鬧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500年,結拜兄弟牛魔王,都沒去看過他。但是豬八戒和沙僧被貶下凡服役時候,牛魔王都去看過。

妖怪和神仙都是有壽命的,孫悟空在沒吃過蟠桃人參果之前,被閻羅王勾魂時是342歲。之後孫悟空吃了仙果延壽了(他被壓了500多年沒死),但這500多年他的六個結拜兄弟呢?估計是都死了。但是!牛魔王沒有死!牛魔王是個妖怪,蟠桃盛會肯定不會請他,人參果他也肯定吃不到,唐僧肉他也沒膽搶,他怎麼活下來的?

牛魔王有小三的時期,鐵扇公主是知道的,而且是默許的。不過小三狐狸精每年需要向鐵扇公主進貢。好媳婦兒啊!

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竟然不是牛!而且長得比哪吒還好看!

所以牛魔王可以說是西遊記中最耀眼的妖怪之一。論底蘊,家大業大,四海之內遍地朋友,家中還有一把異寶芭蕉扇;論實力,不輸孫悟空,收服它也請來了漫天神佛。有趣的是,他還是西遊記中唯一一個有坐騎的妖怪。有趣的是,一個情節如此完整且生動有趣的角色卻幾乎是吳承恩原創的。

作為農耕文明最重要的家畜之一,牛力大無比卻又溫馴純良,身上一直籠罩著種種神異色彩。對牛最早的神化,大約是傳說中牛首人身的炎帝和牛首龍身的伏羲。嚴格來說,這種原始的崇拜是一切牛精牛魔牛神的原型,當然這對於西遊記來說太遙遠了點,意義不大。

元代有一出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講述的是二郎神喝醉射破了鎖魔寶鏡,放出了兩洞妖魔“九首牛魔羅王,金睛百眼鬼”,最後又被二郎神合同哪吒收服的故事。很明顯,這極有可能是西遊記中牛魔王和避水金睛獸最初的原型。

除此之外,無論是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無名氏的《西遊記平話》,楊吶的西遊記,都沒有出現牛魔王這一妖怪。倒是有一《真空銷釋寶卷》中出現了牛魔王,可是根據前輩學者考察,這一寶卷似乎寫於西遊記之後。

不過,祝守一還是有東西寫的。牛魔王的本體是一隻大白牛,須知白牛在佛教是一種大大有名靈物,而牧牛更是意味著心靈的修行。

在佛學著述中,大白牛被描述成一種脫離欲界凡塵,修成正果就此成佛的象徵物。如《五燈會元》中有一位自稱修持了三十年的大安禪師論道:“只看一頭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轉來,才犯人苗稼,即鞭撻。調伏既久,可憐生受人言語,如今變作個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終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由水牯牛變成被馴服的白牛,比喻修持已成。

接著,說說牧牛。牧牛在禪宗是一個有名的說法,《佛教遺經》有云“譬如牧牛,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這裡是以牧牛比喻收斂心性修行正道。

石鞏慧藏未成道時在廚房執役,馬祖道一走進來問:“作甚麼?”藏回答:“牧牛。”再問:“作麼生牧。”藏回答:“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回。”馬祖當下首肯:“子真牧牛。”即已承認了其證道的資格。

最有名的當屬牧牛圖。這裡以普明禪師的《牧牛圖頌》為例。畫卷中,一頭黑牛由頭至尾一點一點變白,最終變作一頭白牛,和牧童一起消失,達到人牛不見、心法雙亡的最高境界。

說回吳承恩的西遊記。顯然,這一節吳承恩是以收服牛魔王的過程來比喻禪宗牧牛的思想。但是,牧誰的牛?

這就又要回到原文了。收服牛魔王一節有那麼一段,“自到西方無對頭,牛王本是心猿變。今番正好會源流,斷要相持借寶扇。趁清涼,熄火焰,打破頑空參佛面。行滿超生極樂天,大家同赴龍華宴。”

等等,為什麼這裡說牛王本是心猿變?難道這裡的牛魔王指的是孫悟空嗎?

到這裡,就不得不加上一些大膽的想象了。

以下純屬私貨了。

祝守一曾經一度幻想過,如果孫悟空不自封什麼齊天大聖,不曾大鬧天宮,甚至不當什麼弼馬溫。他將成為什麼樣的妖王呢?他是不是會神通廣大,雄霸一方;他會不會娶一個同樣強大的妻子(或者母猴精),生一個甚至一堆天賦異稟的孩子;他本就有七個結義兄弟,數百年後他的朋友必將遍佈天人三界,四大部洲。

等等,這不就是牛魔王嗎。如果孫悟空當年學藝歸來後選擇待在下界做個妖王,牛魔王不正是他未來最好的寫照嗎。

牛王本是心猿變,今日方知我是我!

這麼理解的話,收服牛魔王這段描述的不正是禪宗牧牛孫悟空收斂心性的過程嗎?收斂你的**,收斂你的桀驁,收斂你的不訓,收斂你身上原本屬於妖王的一切,唯有收斂心性,方可修成正果,成就露地白牛的境界,得道成佛。牛魔王一役,大白牛孫悟空最終打破頑空,與過去徹底告別,最終得赴那龍華盛會。

佛有龍華會的說法。彌勒佛上升到兜率天內院,作未來佛。釋迦牟尼說“你將會在兜率天住四千年,然後下生在龍華樹下得道成佛。”於是,彌勒佛在龍華樹下三次說法,度脫上中下三種根基的眾生,這便是佛教的龍華三會了。想來,最後那句“龍華宴”指的便是這個。

不論是否放開西遊記版本流傳的問題,牛魔王的結局都是一個早有預謀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