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何以大鬧天宮時不一舉消滅?

其六:孫悟空是打不死的,如來只是讓他消失了。如此便可修補孫悟空已在地府消災的bug。

祝守一覺得是越編越瞎。

其七:孫悟空鬧天宮後,菩提隱居了,如來透過孫悟空的本領可以斷知其師父必為菩提。但菩提傳授道術給孫悟空時能逃開如來法眼,證明菩提法力不亞於如來。

想說明啥?

其八:孫悟空在打死六耳獼猴前後性情大變。

網路大卡硬扯瞎編,原因也許有兩個:

博眼球。

抱不平。這段故事之前孫悟空是真性情,之後卻有些縮手縮腳,像被臣服了。

這段故事的原型也許是達摩傳道宗橫。核心字是:孝。

西遊記集儒釋道,主體是內丹南宗,吸收佛儒的道家。讀者不妨讀讀《達摩寶傳》,《悟真篇》,《鍾呂傳道集》,《性命圭旨》等型別的書。58回如來出場是在說法,那段經文出自道經。後面提到的五仙,出自鍾呂傳道集。都是玄門內丹典籍。

這段故事發生在端午節。惡月惡日生逆子。

如此賢父母,何生惡逆兒!唐僧這是在指桑罵槐。

端午節追思屈原。原著:龍舟應吊汨羅江。

端午節一般有四說: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

屈原伍子胥是忠義;曹娥介子推是仁孝。

義有兩端,忠和順,孫悟空對唐僧忠而不順。

仁有兩端,孝和敬,孫悟空對唐僧孝而不敬。

打死六耳獼猴之後,孫悟空對唐僧變了,忠而順,孝而敬。

當然,唐僧對孫悟空也變了。因為假唐僧也被打死了。

唐僧對孫悟空多了慈和惠,恕和信。

父慈子孝,兄惠弟敬;上恕下忠,君信臣順。

原著其實寫得一清二楚,但沒看過書的以及部分看過書的讀者始終堅持“認為”死的是真悟空,原因也許是大部分讀者都心有不甘:真性情的孫悟空此後變得沒那麼真性情了。

真悟空vs假悟空

什麼是悟空?一語雙關,連著讀是故事的主角,分開讀是修行的秘訣:“悟” “空”。

有一種修行者,天天唸佛經,但心裡不誠,這是仰而不信。

有一種修行者,一個字也不認識,但心裡虔誠,這是信而不仰。

仰而不信,是假悟空。信而仰之,盡善盡美;信而不仰,雖善未美,但可謂是真悟空。

六祖就是個文盲,不念經也能成佛。

如來也說了,眾人皆迷信有字經而不知無字真經其實是至寶。

孫悟空拜菩提,是六祖拜弘忍和慧可拜達摩的融合。

西遊記中,唐僧代表著修有字經的北派,孫悟空代表著修無字經的南宗。

不悟空,如何成佛?

唐僧每次遇到危險其實是心中有魔障,大呼悟空救我,其實是提醒自己要“悟” “空”。

作者真正批評的是不顧親恩的出家修道,這是假悟空。佛教後來吸收了儒家的孝義,才得以在中原立穩根基。道教也分出家和在家,內丹南宗雖被全真吸收,但與北派始終有區別,關鍵點就在於孝義上。第8回招取經人和第99回授經,都發生在七月十五,儒家的鬼節,道教的中元節,佛家的盂蘭節,三教在這一天教義歸一:孝。

所以祝守一覺得,對於六耳獼猴的事還是少看些陰謀論為好。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尋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傳人 八零書屋查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