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值一提(第2/2頁)
章節報錯
九靈有一個本性純樸的孫兒,卻沒有起到好的引導作用,放任孫子偷盜,不分黑白,遷怒人類,最終幹孫都葬身人類之口,這就是作者想表達的好為人師的道理。
至於黃獅精與當地人的關係到底好不好,我們看看原文怎麼說。用原著的話說,菩薩妖精,皆是一念。如果黃獅精當真是個善良的妖怪,平日多行善事,那它也就不是妖怪,而是直接被玉華州當神仙活佛供奉起來了,絕不會是現在這種口碑。
總結:黃獅精有【相對】的善良但無道德,九靈元聖有【相對】的道德但僅限於不傷生,與道德高尚相差甚遠。
那麼祝守一這裡再延伸第二個話題,九靈元聖的法力修為,九靈元聖究竟厲不厲害,有多厲害呢?
首先我要說的是,強弱是一個相對概念,是因為有了參照物對比,才能區分出強弱,一個單獨的個體是不存在強弱的概念的。
一般情況下來說,我們說西遊記中某一個妖怪“強”,是相對於整部書中出現過的妖怪來對比,而與這些妖怪有交集的共同參照物就是孫悟空,因此我們一般是參考孫悟空全書表現,來衡量妖怪的實力。所以一般說九靈元聖強,就是相對西遊路上其他妖怪,相對孫悟空也是強者,要知道九靈元聖到底是什麼水平,就要對這三者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黃獅精的封神一戰,黃獅精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聯手鬥了個“日頭西”!這戰績著實驚豔,畢竟孫悟空可是大名鼎鼎的齊天大聖,居然與豬沙聯手和黃獅精鬥了半日,那黃獅精得有多厲害?
這樣想的人,其實是對西遊記的戰鬥體系缺乏瞭解,產生了誤區。
黃獅精的戰績,並不止這一處。
在黃獅精復仇時與取經團的第二次交戰,仔細看這一段,你就會發現黃獅精居然和兩個兄弟聯手打豬八戒!並且和八戒沙僧戰到天晚才獲勝。
八戒沙僧是個什麼水平,用原著中比較直觀的一處例子:
【卻說那八戒、沙僧與怪鬥經個三十回合,不分勝負。你道怎麼不分勝負?若論賭手段,【莫說兩個和尚,就是二十個,也敵不過那妖精】。只為唐僧命不該死,暗中有那護法神祇保著他,空中又有那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助著八戒沙僧】
八戒沙僧聯手打奎木狼
【你道他在那裡躲避?【他原來是孫大聖大鬧天宮時打怕了的神將】,閃在那山澗裡潛災,被水氣隱住妖雲,所以不曾看見他。他聽得本部星員唸咒,方敢出頭。】
而奎木狼對孫悟空的態度來看,可見孫悟空的實力遠大於豬八戒+沙和尚。
黃獅精聯手兩個兄弟打豬沙都要戰經半日才獲勝,那他又怎麼能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聯手進攻下堅持到天晚呢?難道黃獅精偷東西被人找上門來勇猛,回來報仇反而膽慫了?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半日在西遊里根本不是一個長戰鬥單位,簡單的說,西遊記裡面描寫打了半天,有可能其實只經過十幾回合。
所以說,“鬥罷多時”“鬥經半日”等詞彙,回合數有可能其實很短。
有些人看到“半日”“東方發白”“日頭偏西”“漸漸天晚”等詞彙,就代入自己的理解,想象出他們大戰三百回合的場景,但是回合數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限制,這些時間描寫照樣沒有具體的度量衡,可長可短,可以是百來回合,也可能是二三十合,甚至可能不到十回合,這都由作者來決定。如果不聯絡上下文來理解,就很容易產生誤會。
總結,黃獅精的武力有被嚴重高估成分。
其實祝守一就不明白從哪個營銷號開始吹九靈元聖的…
這妖怪也沒啥特別出彩的點啊,怎麼就被吹成這樣了呢?
咱們最後捋一下九靈元聖的表現:
前菜:7個孫子圍攻猴和沙僧。表現亮眼,能戰敗平A猴(沙僧就不說了,戰鬥力官方旁白蓋章屬於“放屁添風”),這能吹一輩子。然後猴子放技能秒贏還活捉了倆。
然後九靈元聖登場:秒攝走除猴和沙僧之外的全員。猴捉走九靈元聖所有孫子。
接著猴和沙僧去老巢挑戰,九靈元聖秒擒猴和沙僧。但隨即打了猴一宿,把自己打困了,猴沒事。
大聖爺遁了,土地提示不用費事,太乙天尊完破這妖。
猴請太乙天尊,太乙天尊口頭吹了九靈元聖一波。
太乙天尊去讓猴子把九靈元聖引誘出來。
九靈元聖第二次對猴用擒拿法,猴完美閃躲。
九靈元聖被太乙天尊擒,獅奴把九靈元聖扁了一頓。
以上就是全部過程,這過程有啥可吹的?武藝也沒露過,法術也沒用過,就一招擒拿法一招鮮。
誠然,能擒住猴子一次已經很牛逼了,但是第二次就對猴子完全沒用了啊,有啥可吹的?
要是吹九靈元聖,還不如吹鎮元子和黃眉老佛…這倆都是擒了猴子兩次,武藝還不虛猴子的。而且鎮元子兩次還是用的一個技能
再說一招鮮的妖精這麼多,怎麼吹也輪不到九靈元聖啊。蠍子精不僅用毒一招鮮連如來都沒辦法,武藝也能打的猴“且戰且退”。百眼魔君一招鮮還能對猴子破防+禁足,把猴打哭了(真哭了)。九靈元聖這一招鮮把猴子捉住打了一宿把自己打困了都破不了猴子防的……吹個屁啊……
而且太乙天尊口頭吹的那些技能也就這意思…
所以祝守一覺得營銷號也就是騙騙看不進去原著的人…
那麼結果就是這麼簡單。
九靈元聖算是厲害的妖怪,但稱不上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