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豁出去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結構看似鬆散,但是仔細研究你會發現,怎麼解釋都解釋的通,怎麼看都是渾然一體。彷彿迴文詩,隨便找個字開頭,按照一定的路數讀下去,都能成詩。西遊也是如此。
你可以當做職場文來看,研究個人在職場包括官場是如何進步的。
你可以當做世情文來看,研究作者用比喻手法表現的世間各種人性。
你當然也可以當做政治鬥爭指南來看,裡面佛道鬥法,可是都暗含心機,博大精深。
更甚者,西遊記可以當做丹書來看。所謂丹書,就是道教中教人煉丹的書。歷史上真的有人按照西遊記來修煉過內丹的,練沒練成不知道,但是流傳下來的用丹道解釋西遊記的說法,可是渾然天成。
所以,西遊記可以說是中國象徵文學的集大成者,古今無人能比擬。什麼叫象徵文學?就是透過塑造型別化、臉譜化的人物,來比喻、暗指現實生活中各種型別、各種特徵的人、或者事、或者物。
最簡單的模型就是,一個好人,打死了一個壞人,這象徵正義戰勝邪惡。同樣,孫悟空打死六賊,象徵著天然的心性,戰勝後天的各種心魔。以此類推。
老實說,這類,迄今為止,無人能比的上西遊記。
所以,面對這一部西遊,你想看什麼都能看得到,夠不夠稱為奇書?
若是再從文字風格上來看,這點祝守一也有話說了。這點很多人也認為是西遊記的短板。認為西遊的文字沒有其他三部精彩。
從文學美感上講,或許可以這麼說吧,雖然個人認為西遊記裡的詩詞,帶有濃濃的道家風格和世俗氣,可愛的不得了,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紅樓三國中的詩詞或許真的更好點吧。
但是從另一方面,就是文字駕馭能力來說,西遊不輸於任何一部其他名著,甚至在祝守一個人看來,除了紅樓金瓶梅兩部,其他名著在文字上,都不如西遊記。
西遊記的文字,看似跳躍,但是對白描寫,通篇都是純正地道的明朝市井語言,鮮動活潑,趣味橫生。嬉笑怒罵,各有精彩。
而且其中間雜元雜劇的風格,十分的俏皮跳脫,用現在看來,頗有點“無厘頭”的風格。比如說,本來是正邪大戰的關鍵時刻,兩邊都殺氣騰騰的擺開陣勢,然後妖怪突然說,誒對面的怎麼拿棍子像是燒火的,一個拿釘耙像是種地的,還有一個拿著根擀麵杖應該是個面師傅,頓時氣氛就搞怪氣來了。悟空這個註明的促狹鬼,更是滿口俚語,唐僧八戒大小妖怪,都被悟空無情的吐槽過。
總之,能位列四大奇書,西遊記絕對不是白給的。西遊記的電視劇,也只拍出了西遊的皮毛。根本沒有觸及西遊的內涵。西遊不僅僅是一個神魔。
西遊記的人物塑造極為成功,最典型的孫悟空和豬八戒的性格是立體的,多面的,圓形的。是漢語文化的經典。這樣成功的人物典型,幾千年的文學史中屈指可數。
西遊記整體風格極為風趣。尤其是喜劇人物豬八戒的言行,與孫悟空的插科打諢。是中國古典文學少見的喜劇作品。隨處可見的好笑情節,讓人愉悅甚至開懷大笑。
西遊記的語言是極為生動流利的,有說唱氣質,也是高度凝練的白話文。“三藏好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蝦蟆,只是呆呆掙掙,翻白眼兒打仰。”如此生動的描寫隨處可見。
西遊記的結構異常清晰,單線敘事,也是古典的異數。在我眼中,能媲美的就是覺後禪了。三國、紅樓的結構只能說散亂。
西遊記的詩詞非常有特色,無論花鳥蟲魚雨雪風沙,都能細緻描繪,不拘一格,汪洋恣肆,為古詩詞開闢新境界。將西遊記翻譯成英語的大神餘國藩,就專門在論文中提及西遊記詩詞的特色,稱之為古代中描寫最好的。尤其是長段的山水詞非常優美。名家夏志清也盛讚西遊記的詩詞描寫。
西遊記的思想境界高,封建糟粕少,它和紅樓夢是古典名著中最少糟粕的。三國的權謀與厚黑,水滸嗜殺殘暴黑暗,觸目驚心,都對幾百年來的底層民眾有很惡劣反面的影響,是底層黑社會的教科書。紅樓夢宣揚的是愛與美,西遊記宣揚行善與性靈。老少皆宜。
西遊記歷來得到名家的一致稱讚。它在明代就是四大奇書之一。在民間影響力也很大。
在國外,西遊記也被翻譯成很多種文字。英譯本很多種,日譯本幾十種。諾獎評委馬悅然認為作者如果在世能獲諾貝爾文學獎。雖然中國文學在西方影響力有限,西遊記算其中比較成功的。
《西遊記》這部長篇神話,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評論。作者吳承恩學識淵博,文學功底精深,又精通儒、釋、道家理論,吸取了三家養生修煉術精華,以玄學神話形式編寫了這部舉世聞名,留傳千古,蓋世無雙的神話。
從文學角度講,《西遊記》這部書,語言通順流暢,詞句精練易懂。章節連環相扣,層次分明。描景述情采用詩詞描述,詞彙豐富,精闢簡潔,形象逼真,讀之若身臨其境。
從整個畫面上講,《西遊記》這部書,展現了一個人神共處的大世界。表明了人類社會與天堂神仙社會的關係與層次不同的分別。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崇拜佛教而有崇高理想。弘揚佛教思想,以達到人類的最高境界——極樂世界,進而成仙成佛。書中的典人物塑造,皆為佛教弟子。典型人物的命名也是用的佛教家譜輩分及佛典名詞。就悟空、悟能、悟靜而言,悟空的意思是:覺悟明瞭空界。空與色是佛教對有形的物質世界與形而上的能量氣體空間稱謂的名詞述語。悟能其意與此相同;悟靜即是明白清靜無為妙用。靜,乃道教煉養術常用的名詞。如《清靜經》雲“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古代人有天人合一的世界觀關點。人是仿天象而生。認為一人之身乃是一小天地。人首為天;人腹為地,四肢乃宇宙。日為心,腎為月。天蓬元帥乃管理頭髮之神;捲簾大將乃眼瞼之神,猴王即代表人心。
確切地講,能讀懂《西遊記》這部書的人很少。此書雖然適合各個層次的人觀看,但每個人觀後的見解大不相同,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所以綜合來看,祝守一對於西遊絕對是極為尊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