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前面的強盜,是孫悟空的六根,這裡的強盜呢?是唐僧的放浪形骸、誑語,引出來的。不怕妖怪,引出強盜。

孫悟空打死強盜之後呢?

【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

不是你唐三藏,孫悟空會跑到這荒山野嶺打強盜?看看觀音菩薩是怎麼看待孫悟空打強盜的?

【菩薩道:“唐三藏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為僧,決不輕傷性命。似你有無量神通,何苦打死許多草寇!草寇雖是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師父,據我公論,還是你的不善。“行者噙淚叩頭道:“縱是弟子不善,也當將功折罪,不該這般逐我。“】

你看,這三言兩語讓悟空心悅誠服。

所以其實,看完整本西遊記,可以看出,孫悟空整體上來說,對取經事盡心盡責,對唐僧照顧有加,並且一路用心經去激勵唐僧繼續前進,即使是唐僧,都放棄過,只有孫悟空,除了三打白骨精被明文貶退故而回了花果山之外,打六盜,去龍宮吐了苦水就回來,打死盜賊,去找觀音,找觀音幹嘛?團隊是觀音組的,當然是讓觀音說和啊,其本心還是取經團隊。

至於六耳獼猴?

【那行者變了臉,發怒生嗔,喝罵長老道:“你這個狠心的潑禿,十分賤我!“

那行者見沙僧打死一個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來追趕,回洞教小的們把打死的妖屍拖在一邊,剝了皮,取肉煎炒,將椰子酒、葡萄酒,同眾猴都吃了。】

觀這裡的景況這種貨色,給孫大聖提鞋都不配。

所以助手一句覺得不要說你看了什麼悟空傳什麼的同人,看孫悟空大鬧天宮,就覺得孫悟空桀驁不馴。

其實,孫悟空打死六盜,斷六根,帶上緊箍圈,踏上取經路開始,就在往成佛路上一路成長了,鬥戰勝佛,首先是個佛,首先就是佛心、佛性。

而此時祝守一不說長篇大論,但重點講給了炳叔聽,這才讓炳叔恍然。

因為六耳獼猴本身就是孫悟空的身外化身啊,或者說是孫悟空的嗔念,他的二心。

首先來說說身外化身(又叫身外法身),這個法術我印象裡猴哥只在鬧天宮時用過。

後來取經路上再沒用過身外法身這法術。但實際是這樣嗎?咱來看看原著第五十八回的章節名: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

再看看內容,尤其是打上靈山時如來的話可能你就知曉了。

章節名和對話裡的二心和汝亦坐蓮臺很重要,如來許悟空坐蓮臺,前因是悟空跟他訴苦,說唐僧因為自己兩次打殺了幾個毛賊就趕他走,訴了一肚子苦。而聽到這兒如來就明白了,功勞苦勞猴子都有,鬧這麼一出就是為了給自己爭取利益,所以許他坐蓮臺,也就是成佛。

其實在天庭照妖鏡照不出假悟空的真身,諦聽聽完只說:

“怪名雖有,但不可當面說破,又不能助力擒他”

為啥不能說破呢?因為假悟空是分身啊,顯在鏡子裡的真身當然還是悟空自己。而諦聽能聽周天萬界之事,當然也能知道悟空受的委屈(什麼白骨精啊,殺強盜被念緊箍咒被趕走都算上)才讓他來找如來的。如來在問過觀音之後說了混世四猴的事兒。

其實你認真看這四個猴兒,本領加在一起咋那麼像學了七十二變避死延生成了太乙之術銷了死籍的孫悟空啊?為啥諦聽聽出了怪名,觀音看不出呢?

如果假悟空真是六耳獼猴,諦聽都聽出來了,觀音普賢文殊這些大菩薩也是普查周天之理縱觀三界的大能,他們能不知道有混世四猴?明擺了就是如來知道悟空意思了以猴子自己為原型現編的四個猴兒給他臺階下。悟空也立刻會意驅使分身演一出捲鋪蓋跑路被捉的戲唄。

而第五十八回最後總結的一句:神歸心舍禪方定,六識祛降丹自成。

所以你看後半部猴哥還跟唐僧鬧嗎?有蓮臺坐了當然不鬧了,所以你看唐僧還念緊箍咒嗎?菩薩送猴哥回來的時候也點了唐僧一下:

“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

章節名和文中這麼多都可以說明示了,這就是悟空因為前半段受唐僧氣,自導自演這麼一出讓滿天神佛看看這唐僧到底是咋對待自己的。第五十七回在落伽山就跟觀音訴了一肚子苦了。

所以啊,別再信什麼殺了真悟空找個替代品的陰謀論了。

聽完祝守一的解釋,炳叔也是誇讚一句:“只是沒想到阿一你竟是如此的通曉這麼多。”

祝守一倒是謙虛的笑道:“非不是我懂,只是多看了幾遍書罷了。”

“所以說九叔,現在我們還是需要大聖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