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九叔與紅須道人的鬥法顯然也還在繼續。此時的紅須道人的牛魔王倒是因為“體力不支”而逐漸敗下陣來。

這點前面也說過了,孫悟空的體力的確是要強於牛魔王的。

而在這時,紅須道人是氣憤的拿起另一個玩偶,這次他自然是要換個玩偶繼續請神……

“這次這紅須道人又不知道會請誰。”

而第一時間,九叔也是收回了孫悟空,而第一時間,祝守一竟是整個人都癱在地上。

那是需要炳叔和陳教授上前把祝守一扶回來。

“不是,九叔,你這怎麼讓我去了呢?這請個大聖爺,他的體力用不完,但是我的體力不是呀……”

而阿九此時也是笑著給祝守一抹抹汗。

而緊接著,面前的理查德是突然換了一個做派。

這麼一看,分明也是“猴哥”的做派。

但是以孫悟空不同,這個猴子明顯帶著一絲邪性的感覺。

“這……應該是六耳獼猴……”

很快祝守一就有了判斷:“這要是六耳獼猴,那麼派大聖爺就能匹敵了。”

這個時候九叔卻是一愣:“還要派大聖爺?”

而這時炳叔卻是問了一個讓祝守一有些鬱悶的問題。

“阿一,我看最近網上都有說這是假大聖打死了真大聖去取了西經。這我們要是出了大聖爺萬一不低可怎麼辦。”

“嗨。炳叔,你也還是少信一些營銷號為好。”

谷其實祝守一覺得如果看過西遊記原文,就不會這麼想了。

真的,祝守一覺得如果你不是為了譁眾取寵,也不是心理變態思維異於常人的話,你就會發現,孫悟空在整部西遊記裡,真的是第一主角,取經團隊的核心,對唐僧盡心盡責。

其實陰謀論就很離譜,正常人,完全無法理解,作者為什麼要把塑造了大半本書的主角替換掉,如來為何要把這麼用心盡責的好員工給幹掉。

反倒是,如來經真假猴王事件,充分認識到了孫悟空在取經團隊中的重大意義,給了孫悟空一個成佛指標,才真的對得起孫悟空。

【行者聞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頓鞭打壞了啊,卻不是我造的業?“他忍不住開言道:“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樹也是我,怎麼不先打我,打他做甚?“】

這裡看得出來孫悟空心繫唐僧安危。而有的時候大聖爺的佛心高,高到可疑激勵唐僧。其實孫悟空的佛性,唐僧已經心服口服,而八戒、沙僧還兀自糊塗。就此就可以看出,為什麼成佛的是孫悟空和唐僧,八戒沙僧成不了佛,因為他倆本就沒有佛性。

另外,整體上從來沒有孫悟空性情突變,孫悟空一直服服帖帖,對唐僧照顧有加,在唐僧憂愁畏怖之時加以開導、解脫。變的是唐僧,唐僧經歷了各種事情,從肉眼凡胎、膽小怕事、畏畏縮縮,變得逐漸信賴孫悟空。看下唐僧和悟空的幾次分歧爭執點:

第一點遇六盜,此處是大聖修行的起點,佛性的起點。

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

很明顯,斷六根,加上緊箍,就是真正的束縛自己,從此六根清靜,不思凡塵,正式前往西天。

第二點三打白骨精。

哪怕不看原文,你也知道是唐僧誤信讒言,冤枉孫悟空。孫悟空即使被冤枉,被白紙黑字正式貶退,也“不消發誓”,就不說強行叩拜,為唐僧後面路途擔憂之事,單一個“不消發誓”,一個小細節就可以看出孫悟空是真的把唐僧當作師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父。

第三點真假美猴王

【長老勒馬回頭叫道:“悟空,前面有山,恐又生妖怪,是必謹防。“行者等道:“師父放心,我等皈命投誠,怕甚妖怪!“長老聞言甚喜,加鞭催駿馬,放轡趲蛟龍

長老一生不會說謊,遇著這急難處,沒奈何,只得打個誑語道:“二位大王,且莫動手,我有個小徒弟,在後面就到。他身上有幾兩銀子,把與你罷。“

三藏道:“這一夥攔路的,把我攔住,要買路錢。因身邊無物,遂把我吊在這裡,只等你來計較計較,不然,把這匹馬送與他罷。“行者聞言笑道:“師父不濟,天下也有和尚,似你這樣皮鬆的卻少。唐太宗差你往西天見佛,誰教你把這龍馬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