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加油,一起向未來 第226章 把自己推向極限(第1/2頁)
章節報錯
唐槐從運動員時代走的就是自學成才的路子,看國外大神的影片訓練,一個人去國外觀摩比賽長經驗,他跳過了基礎課程,對這些系統的理論知識還真是很匱乏。
他不懂這些力學理論,他一手帶出來的運動員們自然也沒有打好這方面的基礎。
李長逸、張志旺、武纓,哪個不是在紐西蘭卡卓娜滑雪場摸爬滾打摔出來的?學一學如何摔倒保護頭和四肢,突擊訓練三天的走刃就練豚跳了,上滑雪板一星期就跑專業賽道上體驗,唐教練傾囊相授的,也只有這些了。
聽到他們如此拔苗助長,高熵驚訝得合不上嘴,這個“草臺班子”只練了兩年半,居然能站上世界級賽事的領獎臺,真是太不可思議。
他回過頭來重新審視李長逸,就像是在看一個怪物,這得多麼強的天賦,才能實現這樣的成績啊。
李長逸不太懂什麼力學原理,但是並不妨礙他用自己方式去理解唐槐和高熵的話:“不就是基礎動作練歪了嘛,才三年而已,從頭練也來得及。”
詠春也講拳架基礎,他小時候學拳,手抬不到位就要捱打,馬步扎不穩也要被踹,學滑雪時沒有這麼嚴苛,果然就差點意思了。
“對了,烏力罕這方面是不是做得比我們好?”
李長逸忽然意識到這可能就是烏力罕滑得比別人快的原因,馬上去找了之前的比賽影片對照研究。
還別說,烏力罕最近幾場比賽中的站位姿態、擺臂幅度、核心力量的發力趨勢上,都明顯更符合高熵講的科學理論。
唐槐點了點頭,烏力罕肯定沒有學習過這發麵的理論,他完全是憑著本能去這樣做的,這從側面上證實了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
既然有了科學的指引,李長逸也就明白自己需要改進的方向,只是怎麼練才能避免再練錯呢?
唐槐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他讓高熵想辦法聯絡澳大利亞的朋友,購買了全套的兒童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的網路課程影片教材,深度學習了一整天,自己再去蕪存菁,把裡面的部分內容摘出來做講解。
於是,這群國家隊的運動員,已經站上過世界盃領獎臺的大咖,開始了回爐再造,從最基礎的平行站姿開始改,把走刃、豚跳、POP跳的分解動作全都重新調整和改進。
為了能夠更直觀清晰地看出問題,唐槐在他們身上貼了反光條,除了四肢外,後背兩肩之間是一條橫線、脖頸到後腰和臀部是一條豎線,腰胯又是一條線。
錄影機記錄這些線條,就可以可以清楚地判斷運動員在發力過程中的姿態,從而得出改進建議。
他們這一番操作可謂用心良苦,但是對劉敏、方瑞軒、張志旺等運動員來說,就沒那麼好理解了。
一開始大家圖新鮮,還是有興趣和動力的,可當他們發現習慣很難改,連續兩天要一個簡單動作練到吐,情緒就又有波動了。
在張志旺看來,自己的技術沒問題,只要提升一點身體素質就行了,他的目標不是一定要拿世界冠軍,而是一定要參加北京冬奧會。
而通向北京冬奧會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他必須比隊裡的其他男選手快,確切地說是比高熵快。
而他與高熵的成績差距,依靠改進技術動作去提升,明顯有些不切實際。
同樣,在張志旺的身後還有方瑞軒和韓笑、馮遠寧在追趕,大家都覺得,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這簡單的動作上,還不如去多練練力量體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