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沒有能夠給文天祥任何幫助。

而元軍這邊,面對宋廷的議和請求,也是根本不予理會。

同年十月,元軍從金陵出發進入常州,面對大舉來襲的元軍,文天祥派遣部將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助常州。

大軍行到虞橋,和元軍遭遇,兩軍相戰,沒有意外的,宋軍大敗。

這是雙方軍隊戰鬥力的差距,無法彌補,麻士龍當場戰死。

戰敗之後,朱華率領軍轉移,而後又與元軍戰於五牧,依舊大敗。

在元軍的追趕下,大軍爭相渡水,想要扒上張全軍中的渡船,張全見狀,命令士兵斬斷他們的手指,一時間大軍全部被淹死了。

之後尹玉率領殘兵五百人夜間發起戰鬥,到第二天早晨戰死,全軍覆沒。

至於張全則是率軍渡河,不發一箭,逃跑退卻了。

可以說元軍幾乎是不廢吹灰之力的攻入常州,佔領了獨松關。

陳宜中,留夢炎見狀,召令文天祥,棄守平江,退守餘杭。

直到這時,宋廷依舊還想要與元軍議和。

不過元軍自始至終都沒有理會宋廷的議和請求,一路長驅直入,簡直如入無人之境。

公元一千二百七十六年正月,宋廷投降,戰亂之中陳宜中,張世傑帶著一部分皇室成員向南逃走,而文天祥則是選擇留下。

此時的南宋朝廷,其實已經可以算是名存實亡。

連議和的資本都沒有了,面對強大的元軍,只能選擇無條件投降。

而與此同時,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們,此時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直面元軍。

唯有文天祥有此氣魄,在這般危難境地之下,文天祥被認命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營,和元軍談判。

去元軍大營,這絕對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任務,除了文天祥之外,朝堂之上沒有其他人敢去。

而對此,文天祥卻是沒有絲毫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

“此去很可能一去不回了。”

臨行前,文天祥在朝堂之上為數不多的幾名好友開口勸道。

他們一直都不贊同文天祥接下這個任務,說是什麼右丞相,可現如今這個右丞相又有什麼意義呢?

對此,文天祥笑道。

“總要有人去做的。”

既然朝堂之上沒人敢出使元營,那就自己去,堂堂大宋難道連一個敢出面的人都沒有嗎?

就這樣,文天祥入元營。

在元軍大營之中,文天祥見到了元朝的丞相伯顏。

看著不卑不亢的文天祥,伯顏一上來就冷聲說道。

“來者何人?”

“宋丞相,文天祥。”

對此,文天祥平靜說道,而伯顏則是冷笑一聲。

“如今宋朝已是名存實亡,你這宋丞相不過也只剩下一個名頭罷了。”

“三百年大宋,又豈是說亡就亡的,元軍如今勢大,不過在我看來也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罷了。”

即便到了如此地步,文天祥面對伯顏依舊不肯示弱。

他如今是南宋丞相,代表的就是南宋的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