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可悲可嘆(第2/2頁)
章節報錯
等金軍渡河過一半的時候,突然殺出,完全消滅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士兵,將金國精銳的東路軍打殘,以消後患。
這本來是一個極好的主意,李綱也建議以護送金軍出境為由,一有機會就縱兵追擊。
宋欽宗趙恆一開始也同意了李綱的建議,派軍十萬,緊緊護送金軍。
但是,面對這絕佳的機會,以吳敏,唐恪,耿南仲等為首的投降派又跳了出來,最終壓倒了主戰派。
派人在黃河邊上樹立大旗,嚴令軍隊不得繞過大旗,更不得傷害金軍一兵一卒,否則一概處死。
就這樣,金軍大搖大擺的離開了,不僅從宋朝這裡帶走了不少好東西,還沒有付出什麼代價。
簡直就像是在逛自家後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對此,种師道氣憤無比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又提出一個亡羊補牢的辦法。
建議集合大軍駐屯黃河兩岸,防止金軍再次渡河。
宋欽宗趙恆又准奏施行,但不久又被以吳敏,唐恪,耿南仲等為首的投降派大臣壓倒。
認為萬一金軍要是不來,那這筆巨大的軍事費用會被浪費,拒絕採用种師道之言。
看著滿朝文武都是如此,而皇帝趙恆又朝令夕改,毫無主見。
种師道氣憤致疾,以至病死。
至於李綱則是在吳敏,唐恪,耿南仲等人的打壓下,被外調河東宣撫使,無所作為,最後被逐至江.西。
兩位一心為大宋的忠臣良將,最終落得這般下場。
這樣的結果,看的影片前的諸位皇帝憋屈無比。
明明有很多次機會可以重創金軍的,從一開始的守城,到後面种師道和李綱的提議,都是大有可為。
但是趙恆呢,每一次都是先答應下來,可等吳敏,唐恪,耿南仲等人反對後,又迅速反悔了。
身為一個皇帝,如此朝令夕改,沒有一點立場,難怪宋朝會被金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不是宋朝不能打,而是因為皇帝,朝臣們太懦弱,不敢打。
這樣輸的怎麼能不叫人憋屈呢。
秦朝時空,始皇帝看著大搖大擺離去的金軍,以及遠遠看著,卻不敢有絲毫異動的宋軍,眼中滿是寒意。
“如此軟弱無能之輩,簡直是讓朕大開眼界啊。”
“王翦。”
“臣在。”
“你說,這樣的朝代豈不讓人心痛。”
“陛下所言極是,除此之外,臣還為种師道與李綱不值。”
种師道和李綱,忠心可見,不說能力如何,但王翦確實為兩人感到可悲可嘆。
對此,始皇帝也是點頭贊同道。
“不錯,如此忠誠良將卻落到這樣的下場,的確可惜。”
“若他們在朕的手下,朕定不會辱沒了他們。”
“种師道,李綱,他們只是少了一個好主子。”
說著,始皇帝看向影片中趙恆的眼裡,充滿了殺意,此子實在不配為帝皇,更不配為君父。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