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和种師道的結局的確令人惋惜。

正如始皇帝說的那樣,他們只是缺了一個好主子。

朝廷之上的眾臣,皇座之上的皇帝,面對金軍一個個都是沒有骨頭的軟蛋慫包,所以李綱和种師道他們就顯得格格不入,自然遭受排擠。

不過大宋難道就只有這兩位忠臣嗎?顯然不是的。

在汴京,在朝堂都想著如何搖尾乞憐的求和時,有一個地方,卻是血戰金軍二百五十餘天。

他們沒有援軍,沒有糧草,只有一座孤城,這裡便是太.原。

也正是太.原的堅守,才死死拖住了完顏宗望的西路大軍,讓其無法抵達汴京城下,和東路軍會師。

否則情況可能就接壤不同了。

在金軍第一次退去之後,直播的畫面切換到了太.原城。

面對由完顏宗瀚率領的西路大軍,當時任河東宣撫使的童貫,敵軍還沒來,就已經心生懼意。

隧與知府張孝純,副總管王稟商議,想要棄城而逃,對此,張孝純直接怒斥。

“身為國家重臣,不能以身排患難,還要棄城而逃,有何面目見天下乎。”

童貫默然,不過當晚便帶著親隨逃離幷州,星夜趕路,逃回汴京。

童貫第一時間逃了,不日,金兵逼至太.原城下。

太.原城內守軍不足萬餘人,面對完顏宗瀚的西路大軍,張孝純和王稟沒有退縮。

在兩人的率領下,太.原城內築起重城,城外挖掘戰壕,百姓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皆發給武器,分派地段,晝夜守城,城中存糧實行軍事管制,不分貧富,均按人頭每日供應。

張孝純坐鎮府中統籌全域性,王稟則每日在城牆上督率守城。

面對張孝純,王稟的抵抗,完顏宗翰率兵輪番攻城。

攻城所有云梯,偏橋,拋石車等武器,被金兵全部用遍,汾河邊稍大點的石頭都被金兵用完,但都被太.原軍民擊退。

久攻不下,完顏宗翰無奈,只好將太.原城團團圍困,在城外構築工事,用鹿角連營,把太.原城圍的鐵桶一般,斷絕了太.原對外的所有通道。

連續打退金軍進攻,太原城內軍民士氣大振,甚至還有人對王稟說。

“將軍,我們擋住了金軍這麼多次進攻,是不是隻要再堅持一些時日,朝廷的援軍就能趕到了?”

這些士兵到現在還認為朝廷的援軍一定會來的,他們只要拼盡全力的守住城池就行了。

但是他們不知道,此時的朝廷,根本就沒有想過太.原。

眼下汴京城內正是新帝登基的時候,老皇帝忙著跑路,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哪裡還有工夫關心小小的太.原城。

所以,他們註定是等不到援軍的,這一點王稟好像有所預感,所以面對這些士兵的詢問,他沒有回答。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太.原沒有等來援軍,而是等來了趙恆的聖旨。

趙恆派遣路允迪前往太.原,完顏宗翰知道路允迪的來意,所以讓出一條通道,將其送至城下。

見狀,王稟派人用吊籃將其吊入城中。

入城後,路允迪對太守張孝純,總管王稟及守城軍民宣讀聖旨。

隨著聖旨的內容宣佈,滿城軍民盡皆啞然,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苦苦堅守,最後等來的居然是朝廷要割讓太.原的聖旨。

“怎麼可能?”

“為什麼?為什麼?”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朝廷為什麼要如此,明明城還在啊,金軍還沒有攻下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