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不服輸(第1/2頁)
章節報錯
繼位之初的連戰連捷,讓楊廣越來越自信。
而各大時空影片前的諸位皇帝,此時卻是眉頭微皺。
楊廣的確是表現出了他的雄心壯志,也的確是想要有一番作為,只不過,他是不是太過心急了一些?
這麼多的舉動,大隋的國力真的能夠堅持的住?
後世的李世民,朱元璋自然是知道楊廣的結局,可秦朝時空的始皇帝不知道。
看著影片中意氣風發的楊廣,始皇帝沉聲道。
“開鑿大運河,貫通南北,的確是利在千秋,與朕修大直道和長城是一個道理,只不過,在修建大運河期間,還如此不斷對外征伐,國家是否堅持的住?”
要論起開疆擴土的野心,始皇帝不會弱於任何人,可是在秦朝統一天下之後,始皇帝依舊還是安耐住了心裡的躁動,放緩了對外征伐的腳步。
這是因為國力不足以支撐,如果強行如此,很有可能拖垮整個國家。
楊廣自然是不知道始皇帝的想法,不久後,他便將目光放在了高句麗身上。
高句麗地跨鴨綠江兩岸。
開皇十八年,高句麗進攻隋朝的遼西,楊堅派大軍三十萬攻高句麗,後因士卒多病,高句麗亦遣使謝罪,遂罷兵。
在楊廣看來,高句麗就是大隋的心腹大患。
而且,當年先皇沒有打下來的地方,他楊廣必須要打下來,如此才能證明自己比先皇更加厲害。
聽聞楊廣要打高句麗,這一次朝臣之中有不少人出言勸解,阻攔。
實在是楊廣沒有看到眼下的大隋,已經是再也不堪重負了。
連年征戰,又是開鑿大運河,百姓們的生活早已是苦不堪言,朝廷更是苦苦支撐,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對外發動戰爭,實屬不智之舉啊。
而且,遠征高句麗,這絕對不是小打小鬧,大軍調動,糧草準備,後勤保障,這又要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
不過面對眾臣的勸解和阻攔,楊廣依舊沒有聽進去,沉聲喝道。
“鼠目寸光,高句麗實乃大隋之心腹大患,任由其發展,我大隋邊境將永無寧日。”
“朕率軍親征高句麗,乃是一勞永逸,而你們只看到眼前,卻看不到將來,愚蠢至極。”
皇帝執意要攻打高句麗,眾臣沒有辦法。
大業八年,楊廣徵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餘,陸軍集中於涿郡,水軍集中於東萊。
另調民夫二百萬,以運送衣甲、糧食等。
只不過還未出徵,造海船的民工因日夜站在水中,面板潰爛,腰以下生蛆,死者甚眾。
可以說還沒有開戰,大隋這邊就已經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而後大軍出征,面對隋軍,高句麗堅守各座城池,隋軍無法攻下。
面對此等戰況,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江淮水軍,戰艦綿延數百里,走海路進攻。
來護兒選拔精甲四萬,到達平.壤城外,不過中埋伏而慘敗,士卒逃回的不過數千人。
開戰前,楊廣下令隋將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這使得隋軍在戰場上很被動。
隋將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要先派人馳報遠在後方的隋煬帝,這就延誤了軍情,高句麗的軍隊也因此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重整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