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鑿大運河,打通南北之水路,這其中的利弊難道他們就看不到嗎?這乃是利我大隋萬代千秋的事情。”

“還有那些異族,如若我大隋不出兵,豈能保的邊境安寧。”

“朝堂之上都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輩,只看到眼下,卻看不到將來,朕之所為,乃是為了我華夏子孫,後世未來。”

“可嘆,居然無一人能懂朕,這朝堂之上更是被一群酒囊飯袋所把控,如此這般,我大隋如何能強盛起來。”

楊廣對朝堂之上的不少朝臣都已經心生不滿,而且,他說的有些地方的確是沒有錯。

就比如大運河的開鑿,就比如對異族的強硬態度,這都是沒錯的。

可是楊廣太心急了,什麼事情都想要同時完成,完全沒有考慮過大隋的國力是不是能夠支撐,大隋的百姓們,能不能夠堅持下去。

不過,楊廣也的確是有本事,在對朝臣不滿之後,楊廣便開始思考如何發掘更多的人才,為朝廷所用。

大業元年,楊廣就恢復了被楊堅廢除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

在楊廣看來,國家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才能發展起來。

如今朝堂之上的那些人,一個個都已經年老昏聵,不堪重用,必須要培養年青一代的人才。

在詔書中,楊廣就這樣寫道。

“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

由此,楊廣也開創了後世一直沿用的科舉制,這也是他的一大功勞。

在楊廣心裡,一直都有他的雄心壯志。

所做的事情,也一直都是想要利國利民,想要為萬世開太平,想要讓大隋朝真正的強盛起來,長治久安。

楊廣從來不認為他是一個守成之主,父親楊堅建立了隋朝,而楊廣就要將隋朝發展壯大。

所以,從楊廣登基之後,大隋的對外戰爭幾乎從未停止,在楊廣心裡也一直有著一個開疆擴土的野心。

大業三年和大業四年,楊廣兩度派朱寬前往琉球,務求“慰撫”該國,但琉球不從。

大業六年,楊廣又派陳稜,張鎮州率兵萬人前往攻打琉球,擊殺其主歡斯渴刺兜,俘男女數千人而去。

除此之外,隋朝大軍還向東南進行了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這些戰爭的勝利使大隋王朝東南的領土疆域擴大到安南、佔婆、及琉球等地。

在南海上分置儋耳、珠崖、臨振三郡。北邊有五原郡。

不斷的為大隋開疆擴土,楊廣也將自己認定為真正的明君,時常在朝堂之上說道。

“眾愛卿,爾等說如今的大隋可算是盛世?”

“自朕繼位以來,於內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對外,攻城略地,收復故土,開闊疆域。”

“如今大隋的版圖,比之先帝在時,擴大了何止萬里。”

“朕之大隋強軍,必定會為大隋打下一個大大的天下,朕也必會為百姓開創一個真正的盛世。”

“而眾愛卿,在朕之麾下,也必將名留千古。”

皇座之上的楊廣意氣風發,雄心壯志,滿心都是想著如何開創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隋盛世。

讓大隋自他之後,再無改朝換代之事,讓大隋國札綿延萬年。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