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百八十三年夏,楊堅認命衛王楊爽為行軍元帥,分兵八道出擊突厥。

臨行前,楊堅鄭重的對楊爽說道。

“弟此戰突厥,朕只有一個要求,打殘他們,至少要為我大隋打出百年的和平。”

“皇兄放心,弟必不負皇兄所望。”

事實證明,楊爽也的確沒有辜負楊堅的期望。

在楊爽的帶領下,隋軍大敗突厥,沙缽略可汗更是被楊爽殺得丟盔棄甲。

看著隋軍不斷大勝,影片前的諸位皇帝也是激動不已,彷彿是他們在指揮作戰一般。

各大時空的諸位皇帝們,他們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點,不論性格如何,是否賢明,可在對待異族的問題上,出奇的一致。

更不用說像始皇帝,李世民,朱元璋,朱棣這樣的賢明大帝。

他們面對異族,那就是一個字,打,只要有機會,我就打的你不敢對我中原大地有任何想法。

打的你俯首稱臣。

而楊堅的舉動,自然是瞬間獲得了他們的認同,不論楊堅上位的手段如何,手上沾染了多少鮮血。

可就目前來看,從大隋建立到現在,楊堅的確是一個很有本事,很有志向的皇帝。

“哈哈,不錯,對待異族就應該如此。”

始皇帝,李世民,朱元璋等皇帝在影片前都是放聲大笑,笑聲之中滿是舒爽之意。

這一戰,大隋直接將突厥打散了,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

由於東西突厥相互對峙,他們分別向隋朝示好,一時間,主動權轉到了隋朝手上,楊堅成為了那拿刀人。

北朝末期的戰略態勢,至此,完全顛倒過來。

一年後,也就是公元五百八十四年,東突厥的沙缽略可汗,終於臣服於隋朝。

身在長安,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楊堅放聲大笑,曾經的沙缽略可汗是多麼的不可一世,而今不也成了他楊堅的臣子。

“哈哈,好,長孫晟。”

“臣在。”

“你親自走一趟,宣讀朕的詔書。”

長孫晟親自前往東突厥,宣讀了楊堅的封賞詔書,而沙缽略恭敬的跪地接旨。

或許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過,有朝一日他會這般卑微的跪在華夏族人腳下,而且還成為了臣子。

直到長孫晟宣讀完詔書離開後,沙缽略終於忍不住的痛哭起來,連帶著一旁的眾多突厥也是放聲大哭。

這樣的哭泣,不僅是因為顏面盡失,更讓他們悲痛的,或許是因為突厥強盛時代的逝去。

曾經對中原大地予取予求的局面已經徹底不復返,從今以後的突厥,只能在隋朝的恩賜之下生活。

這可能才是沙缽略最悲痛的地方,局勢已然徹底逆轉,如今的突厥和隋朝已是君臣關係,楊堅為君,他沙缽略為臣。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