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雄主與庸主(第1/2頁)
章節報錯
解決了北方突厥之患後,楊堅正式將目光看向了南方。
作為一位雄主,楊堅自然不甘心只坐一個北方皇帝,他要的是中原大地的統一,徹底結束這紛亂了數百年的亂世。
不過在對待陳朝的問題上,楊堅顯得很謹慎。
因為兩百多年前,前秦苻堅揮師百萬,大軍南征,結果一戰即潰,致使中原大地再度陷入戰亂之中。
而楊堅顯然不想重蹈覆轍。
在伐陳問題上,楊堅多次和朝臣商議,當時的宰相高熲給了一個建議。
“陛下,臣認為在秋收之際,我們可以在江北囤聚大軍,虛張聲勢,以此誘使陳朝屯兵防禦。”
“如此便可以耽誤陳朝的農時,待陳軍集結,我軍則立即卸甲收兵。”
高熲的這個建議,主要是為了破壞南方的經濟,其次還能夠麻痺陳朝,為以後的進攻增加了突然性。
對於高熲的建議,楊堅大為讚賞。
不過這建議也僅僅只是破壞了南方的經濟,並不能實質性的幫助隋朝攻下陳朝。
一直到公元五百八十六年,時任亳州刺史的崔仲方提出了一個更為具體的戰略計劃。
在武昌以西的長江上游大造戰船,多張行事,吸引陳朝的注意力。
將武昌以東的長劍下游作為隋軍的主攻方向,密謀渡江攻之。
如果陳軍以精兵增援上游,即武昌以東的隋軍則乘虛橫渡長江,直取建康。
如果下游的陳軍按兵不動,則上游的隋軍可順流直下,配合下游隋軍,攻取建康。
聽聞崔仲方的這個建議,楊堅頗為讚賞,高興地起身道。
“仲方果然智慧過人,如此必能一舉平定南朝,統一中原。”
完全採納了崔仲方的建議。
公元五百八十七年,楊堅對長江北岸的隋軍進行了精緻的部署,並命令大將楊素在白帝城建造戰船。
隋軍大肆旗鼓的在上游打造戰船,儼然沒有一點隱瞞的意思。
這也是為了給陳朝壓力,迫使下游的陳軍前來增援,好給下游的隋軍以出擊的機會。
可以說整個北方都已經做好了南下伐陳的準備,楊堅更是雄心萬丈,磨刀霍霍。
除了朝堂,北方的百姓也無比期望中原大地的統一。
百姓嚮往統一,呼喚統一,支援統一。
紛亂了數百年,百姓們期望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建立。
其實華夏民族,從始皇帝開始心裡就有一種統一的情結,這也就是為什麼,華夏五千年曆史,不論再怎麼戰亂不休,但最終都還是要走向統一。
這是民心所願,大勢所趨。
北方已經做好了戰前的所有準備,公元五百八十八年,隋文帝楊堅終於發起了統一中原之戰,正式下詔伐陳。
開戰之前,楊堅命人抄寫了三十萬份檄文,傳至南方。
然而,就在戰爭已經迫在眉睫的時候,陳朝,卻依然是一副紙醉金迷,歌舞昇平的樣子,好像絲毫不擔心北方的隋朝一樣。
陳後主更是自以為江南為王氣所在,根本無需擔心。
大臣們也說,長江天譴,自古隔絕南北,隋軍難道還能飛過來嗎?
南北兩邊的皇帝,朝廷,可謂是接壤不同。
北方的楊堅雄心萬丈,而南方的陳後主則是沉迷酒色,流連花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