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引章...不要再說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同福茶樓生意越來越好,就連半遮面的那些奔著宋引章去的濁石先生、袁屯田、杜長風之流,也都轉投同福茶樓,只為一瞻《西廂記》新章。
趙盼兒藉著宋引章的關係搭上張好好這條線,想讓她幫忙在教坊的‘恩客’之間推廣半遮面的茶果,這才勉強維持現有的生意。
另一邊,同福茶樓整日爆滿,門外常有客人排隊等候,周寂和司藤全然沒有另開分店的打算,而是選擇和其他茶坊合作,將戲班和評書分出一組,在各店流動演出。
自己吃肉,別人喝湯。
看似將茶客分流出去,實則進一步加強同福茶樓在茶客心中地位,隱隱控制整個京城茶行。
上次鬥茶大會,司藤力壓半遮面和京城二十七茶坊,可謂出盡風頭,所以這次商議合作之事全程由‘司老闆’一人出面。
時隔半月,趙盼兒帶著孫三娘再次登門,司藤特意命人在二樓佈置雅間接待一眾茶坊掌櫃。
聽完司藤所講的合作方式,孫三娘不禁有些意動,轉頭看了眼趙盼兒,卻見趙盼兒直接拒絕合作。
“盼兒,現在不是賭氣的時候,司藤小姐既然答應開放戲班和評書,我們要不答應,客流怕是都被其他茶坊搶了去。”孫三娘拉了下趙盼兒的衣袖,憂心忡忡道。
趙盼兒看著坐在雅室主位,淡然自若的冷豔女子,那種不急不躁不緊不慢的從容自信全程掌控著會談的節奏,壓下心底的不甘,搖頭道,“我不是賭氣,而是我們真不能與他們合作。”
趙盼兒深知半遮面的經營模式與同福茶樓極為相似。
主營並非茶品果子,而是圍繞宋引章這個‘江南第一琵琶手’、‘京城教坊司琵琶色教習’身份。
還有一點不同是,同福茶樓的評書和戲班走的大眾路線,茶飲果子與其他茶坊差價不大,而半遮面走的是‘小而精’的雅緻路線,一壺桃花飲就足夠尋常人家買一斗米了。
那些茶客們往往也是奔著宋引章每天三曲的琵琶而來,若非如此,僅憑三孃的果子和她的茶點如何能賣得其他茶坊好幾倍的差價??
倒也還算明智。
司藤淡淡的掃了趙盼兒一眼,目光看向茶行的二十七掌櫃,“若是諸位還有顧慮,我們同福茶樓除了《西廂記》之外,戲班還有《牡丹亭》《長生殿》《漢宮秋》許多戲文,都將由‘宋娘子’協助配樂,屆時都可與諸位分享。”
司藤言辭如劍,向來懟人無敵。
這話一出,可謂殺人誅心。
眾人一聽,不由面面相覷,表情古怪的瞥了趙盼兒一眼,茶行為首的胡掌櫃試探道:“宋娘子?可是教坊司琵琶色教頭、半遮面的那位宋娘子?”
“不錯。”司藤微微頷首,“趙娘子亦是我們戲班樂師教習,《鍘美案》和《西廂記》的曲譜配樂亦是由她協助完成。”
聽到這裡,眾人哪還有半點遲疑,爭先恐後答應與同福茶樓合作,生怕慢了一步就會錯過機會。
趙盼兒和孫三娘無奈對視,嘴角滿是難言的苦澀。
雖然她們‘趙氏茶鋪’最先開業,但在此之前,宋引章早就受邀和周寂司藤他們合作開店,以樂師教習身份,分得一成乾股。
只是因為戲班需要大量時間進行磨合、排練,所以同福茶樓開業才比她們晚了一些。
更重要的一點是:
半遮面依仗的是宋引章的名氣,一旦她脫去賤籍,沒有了教坊司的光環加身。
平日那些追捧她的文人墨客就會毫不猶豫的追捧新的‘花魁’,開始新一輪的‘追星遊戲’。
同福茶樓需要的是宋引章這個人。
偏激點說,只要戲文足夠精彩,可以相隔百年、千年,歷經朝代更迭,時代變幻,直到七百二十年以後,也能被後世之人銘記成為經典。
無論她在不在教坊司,是不是‘天下第一名妓’對戲班都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罷了。
離開同福茶樓之時,往日都會找趙盼兒聊天說笑的紅葵罕見的沒有走來,周寂搖了搖頭,出於基本禮節上前送走兩人,第一時間就發現宋引章並未和她們一起過來,於是隨口關心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