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令人焦灼的。

雖然僅僅是幾天時間。

村子裡已起了流言,傳得羅家和周家眼看又要重啟戰端。

“看到了嗎,羅小茵又跟周道約會了,這次很多人都看到了,可是假不了,在水庫那片芭茅地裡,嘖嘖,傷風敗俗呀!”

“可不是,我估計是周大錘的主意,這是真想白得個兒媳婦!”

“這個老頭壞得很,咋不教牆砸死呢!”

“你還不知道呢,周道那天誇下海口,說要半個月內拿出1000塊彩禮,這也沒見他出去借錢,坐家等天上掉錢下來呢!”

“等著瞧,汪東枝可不是好惹的,聽說正在張羅著把閨女嫁到李家窪去呢!”

“是啊,就周道那家庭條件,老羅家不可能把閨女往火坑裡送!”

……

話口傳到徐翠花耳朵裡,徐翠花火冒三丈,抓下頭巾就想跑出院子喊大街。

被周道一把抓住了。

“你跟你爹一個德性,遇到事躲屋裡不敢出來,咋還想讓老孃跟你們一個樣,做縮頭烏龜?”徐翠花氣得跟兒子翻臉了。

周道笑道:“罵又罵不到身上,媽你放心,兒子說過的話,一定會兌現。”

徐翠花收了氣:“真的?”

周道揉揉徐翠花的肩膀:“你是我親媽,我咋敢哄你?”

徐翠花:“滾!油腔滑調。”

……

省城。

中夏日報編輯部。

總編輯喬華正在主持一個編務會,會議的其中一個議題是討論“中夏杯第一屆新聞大獎賽徵稿”的評獎事宜。

喬華雖然表面看五短身材,但卻是中夏省新聞界元老級人物,對新聞受眾的研究有獨道的見解,曾經發掘出大量優秀的新聞人才。這次大獎賽也是他倡議的,因此評獎會自然由他主持。

橢圓形的會議桌按職務大小排序,依次是總編室、編輯部、專題部、記者部、綜合部等六七個部門,各部門的正副職負責人依次列坐在桌前,普通職員則拉一個椅子,大多靠牆坐著。

喬華已講完其他議題,接下來重點轉向了“中夏杯第一屆新聞大獎賽徵稿”獲獎作品的評議。

“總編室、編輯部、記者部的同事留下,其他部門的可以先散會。”喬華停下來喝了一口水,向在場的與會人員示意了一下。

沒有點到名字的部門人員,如獲大赦,紛紛走出會議室。

“楊陽,現在留下的都是報社採編崗位的同志們,你談一下大獎賽的評獎情況。”喬華把目光轉向編輯部主任楊陽,等待他彙報工作進展。

楊陽三十多歲,面色蒼白,臉上掛著掩飾不住的書卷氣,他停下手中的筆記,抬起頭,回答喬總編的話,其實也是講給眾人聽。

“喬總,根據您的指示,我們已採取讀者書面投票評獎和專家評議兩個方式對本次大獎賽徵稿進行篩選。目前已收到讀者寄來的選票5萬3千餘件,其中有效選票5萬1千零12件,根據讀者選票統計,初步篩選出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優秀獎20名。

這些作品都是在我報發表過的。”

喬華打斷道:“一等獎呢?”

“一等獎預備留給您推薦的那篇通訊《買茓記》,但現在出現了點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