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飯菜做好了,快洗了手過來嚐嚐我的手藝。”雷雪莉叫著。

周道從沉思中回過神,應道,“來了。”

雷雪莉做了兩菜一湯,一個番茄炒蛋,一個糖醋鯉魚,一個酸辣肚絲湯。

周道嚐了一口:“嗯,好吃,味足,比我做得好。”

雷雪莉:“你這是想把廚房的重任交給我吧。”

周道笑道:“能者多勞嘛。不過,這兩個菜都放了糠,你不擔心會增加體重?”

雷雪莉:“這都是做給你吃的,你身子虛,得補補,這個湯是我的,我喝湯。”

下午兩點,如約到了三中門口,發現鄭挺風已在那裡等候。

一見周道,鄭挺風興高采烈的打招呼,並把身邊的一個青年介紹給周道:“這是我發小李強,三中後勤部的,這位是宛都電視臺專題部組長周道,獲了大華國新聞一等獎的,頂厲害了!”

李強中等身材,人很乾練,握著周道的手不鬆開:“周老師好,我叫周強,一直聽挺風介紹您,心裡非常佩服。我從小喜歡文學,平時喜歡看書,也喜歡寫點東西,瞅時間您幫我指導指導。”

沒想到還是個文學青年?這不由得令周道刮目相看。

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文字青年,走在大街上,空中落下三片樹葉,就能砸中兩個文學青年。

後世的文青似乎相當稀缺,但在1988年,那是滿大街的龐大陣容。

這年月城市男女青年相物件,見面不聊幾句《安娜.卡列尼娜》或《紅與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讀過書的人。要是讀過《城堡》或《噁心》,那立馬就高人一籌。

“談不上指導,互相學習。”周道謙遜的道。

有了“文學青年”這個媒介,兩個人立馬就有說不完的話,很快來到教師辦公室,此時正好從屋裡走出一位夾著講義老師模樣的中年人,李強立馬打招呼,並作了介紹。

中年老師面色和善,弄清楚雷雪莉是學生後,答應得很乾脆:“李強,我辦公室還有一張多餘的凳子,讓這位同學帶著到三三班就行了。”

這麼簡單?

周道和雷雪莉互相看了一眼,內心的高興勁掩飾不住。

隔著窗子看著雷雪莉被安排在靠前的一個位子上,周道放下心來,雷雪莉朝周道招招手,又用手指著自己手裡的一個筆記本,意思是她想就勢聽課,沒帶課本可以記筆記。

周道朝雷雪莉笑了笑,雷雪莉也向他嫣然一笑,那種輕啟朱唇的甜美笑容,忽然讓他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這一世,這一刻,命運似乎開啟了另一個模式。

周道忽然有一種預感,從雷雪莉坐進教室裡的那一刻起,她還是那個雷雪莉嗎?這一世,當他改變了人生的時間線時,連動得其他人也發生了改變。

他相信憑著雷雪莉的刻苦和堅韌,明年考走幾乎沒有懸念,當雷雪莉也進入高等院校學習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

他忽然有點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