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本尊對漂亮妹子免疫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同學們跟了一路,到了學校門口,也沒問出個究竟。
不是周道不想說,是根本沒法說。
你要說個一,大家肯定會問個二。你要說個二,那還有三……這事太過複雜,說起來沒頭。
再說,為什麼要把自己的事公之於眾?他不想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但如果讓人覺得神秘莫測,覺得周道能量無窮……這個他不介意。
就是你知道了真相,你也不能說我不要碧蓮,因為那是你自己腦補的。
每個人活在別人的故事裡,都是經過講故事人的加工修正,其實根本無法還原事件本身了。
所以還不如自己不說。
讓哥成為一個江湖傳說,有什麼不好?
因此大家追問來追問去,得到的結果只有一個:“這是學校的安排,我也只能服從而已。”
搞得大家越發覺得周道無限神秘。
校園裡其他班級的學生,看到從新聞系出來一大撥人,以為出了什麼事,都紛紛圍觀。
少不得有人指指點點。
然而這幫人群走到大學校門口,就驟然停下了。
因為大家看到學校的大門口,停著一輛車身噴著“宛都電視臺”字樣的豐田海獅麵包車。
當然這個麵包車叫不叫海獅,大家不關心,麵包車的車標倒是大部分城裡學生都熟悉的。
這主要是因為扶桑國這個牌子的汽車,改革開放初期進入大華國市場的一句廣告詞,“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XX車”,讓很多人記住了這個車標。
不得不說,扶桑人對大華國文化研究得很透,借用了《增廣》裡一句話的前半句,又編了後半句,就讓人記住了這個牌子。
如果說這輛車的扶桑品牌讓這個時代的部分學生覺得高階大氣上檔次,那麼車子擋風玻璃後豎著的一塊長方形白底紅字有機玻璃牌,則比車子更加吸睛:
“宛都電視臺採訪車”。
“電視臺”、“採訪車”,這兩個關鍵詞讓大家不自覺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學習新聞專業的學子,學成畢業不就是想坐在這樣的採訪車裡,成為一位風風光光的記者嗎?
太平年代,我們訪貧問苦。
硝煙乍起,我們奔赴戰地。
我們謳歌人間真善美,鞭撻世上假惡醜,
我們傳達人間溫暖,揭露事件真相……
能坐在這輛車上,不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了?
……
這時車窗降落,小王司機探出頭來,“周組長,等你好久了,快上車!”
“周組長?他們叫他周組長?”江曉有點頭痛,今天大腦接收的資訊量太大,他反應不過來,“不是說學校抽調去的嘛,怎麼叫上組長了?誒,周道,你解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