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都考古研究所的譚雲所長,此時正坐在桌案前,用一隻放大鏡仔細檢視一塊剛剛送過來的漢畫像磚。

這塊漢畫磚是少有的雕刻磚,與模印相比,形制更加生動。

譚所長將臉湊近研究細節,眼鏡框幾乎碰到放大鏡上。

這時有工作人員敲門進來,“譚所,有宛都電視臺的記者來找。”

譚雲頭也沒抬:“請進來就是了。”

周道和魏麗麗走進所長辦公室,譚雲還沒從沉迷中抽回身。對一個考古工作者來說,發現一件古代文物,就像觀眾進入電影世界一樣,文物內在傳遞出的場景,比現實世界更讓人迷戀。

看著躬著腰忘我的譚雲所長,周道和魏麗麗相視一笑,並未打擾。

忽然譚雲直起腰,興高采烈的叫道:“絕了!絕了!壙磚上陽刻戲車圖,還著了色彩!簡直太美妙了!”

一抬頭,看到面前的一男一女,男的人蠻帥,就是有點不太正經,女的身材高挑,冷豔動人……

“你們是……”譚雲愣了一下,忽然恍然大悟道:“宛都電視臺的?魏記者?”

魏麗麗微笑點頭:“譚所長您好!我是魏麗麗,之前給您打過電話的,這是我們專題部的周組長。”

這麼年輕居然是組長?算是這位漂亮記者的領導?然後他看起來好象也沒有領導的樣子,年輕領導一般都是這個風格?

譚雲向周道伸出手,展現與學術研究相反的油滑一面:“兩位領導大駕光臨,歡迎、歡迎!”

他沒有把手伸向魏麗麗,這是禮貌的表現,又稱呼兩個電視臺的年輕人為領導,說明這個考古迷並非書呆子,是個老油條。

周道迅速作著判斷。

互相交換了名片,周道仔細看了一下考古所所長譚雲的名片,簡單樸實,粗大的宋體字,設計甚至有點簡陋粗糙。

翻向背面,才發現這張名片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因為長方形的小卡片中間,印著一個拓印的黑色圖樣,一看風格就知道是宛都漢畫的拓片微縮版:畫面三隻神虎拉著鼓車狂奔,一虎恍然回顧,馭者手忙腳亂,死死抓住韁繩,雷公則瘋狂擊鼓……

那麼多標誌性的宛都漢畫畫面,譚所長為什麼獨選這非典型的一幅?

譚雲招呼兩人坐下,重新戴上雪白的手套,小心翼翼的將那塊漢畫像磚搬過來,“瞧,二位掌掌眼,看看這塊磚出自哪裡?”

“雲河?”周道當然看不懂,但他可以亂蒙。

“咦,周組長懂考古?”譚雲張大眼睛,“你是第一個一眼就認出這塊磚是出自雲河的!

包括老考古專家,沒有三次猜不到的。”

譚雲彷彿找到了知已,“說說看,這塊磚代表了什麼風格?”

什麼風格?我剛剛都是蒙的,你讓我說什麼風格?

周道彎下腰,仔細打量這塊漢磚,這塊磚形制奇特,圖形古樸但洋溢著神奇的活力。

真的是說不出啊。這次周道不是裝的,因為他對漢畫的確沒有研究。

當然作為一個宛都人,說一點不懂那是假的。

宛都漢畫館現在正在建新館,若干年後,它會成為大華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它也因為館藏漢畫像石最多而聲名鵲起,成為大華國最具影響力的漢畫像石博物館。

最具影響力,那就是,第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