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誰還沒個作家夢(第1/3頁)
章節報錯
專題部在宛都電視臺的二樓,近樓梯間的兩個大通間,大通間內靠兩個牆面分別擺放了三張桌子,兩排桌子的中間,則是一張長條形的會議桌,會議桌上,蒙上一整幅深藍色的桌布。
這是那個時代標準的辦公室樣子了。
區別與後世的辦公卡位,在這個時代,辦公室是沒有隱私空間的,即使是引領世俗文化潮流的電視臺也不例外。
當然,領導除外。
專題部主任張凱在靠西北角的牆邊用兩張書架圍出了一個小空間,裡面僅僅可以放一張辦公桌和三張椅子,雖然看起來比較簡陋,但那也是身份的象徵。
這就約等於一個獨立辦公室。
此時張凱並沒有坐在他那個主任間裡。
他在會議桌上首,主持一個臨時部門會。
“剛剛我已經向各位介紹了我們的新同事,周道。大家認識之後,以後在工作上要互相協助。周道,要不跟大家說兩句?”
張凱說完話,把目光落向周道。
周道注意觀察,連同張凱在內,專題部總共五個人,現在加上週道,是六個人。張凱已提前將各位同事一一給周道介紹過,大家都是客氣的握一下手、點一下頭,現在聽張凱簡單介紹完自己之後,在坐的幾人表情不一。
以周道老社畜的觀察,除了張凱,他周道在這裡並不受歡迎。
這也難怪,八十年代,機關事業單位要進一個人,那是得上級領導批條子的,張凱輕描淡寫的介紹周道,主要也是怕周道工作上受排斥,畢竟他是最瞭解周道根底的。
但張凱需要這個年輕人,何況這是老師喬華推薦的。
可喬華與宛都電視臺卻不在一個頻道上,喬華雖然是省報,但宛都電視臺屬廣電系統,工作上平行多於交叉。
你要拿喬華來抬高周道的身價,在坐的各位可能不吃這一套。
什麼,報社?
我以為是省廣電呢。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高遠的眼光啊。
喬華要是平調到宛都,估計宣傳部長的位子都會坐上了,再不濟也是個副的。妥妥的管著在坐的各位,連臺長都包括在內。
當然,正是因為他們境界不高,所以才會是張凱的手下。
周道見張凱把目光投射向自己,為了避免冷場,站起來道:“謝謝張主任和各位老師,本人初來乍到,各方面都不熟悉,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導。”
挺會說話的嘛。
坐在張凱下首的四十來歲的老新聞人廖中群挑了挑嘴角,“周道是哪個大學畢業的?讀的中文還是新聞?”
廖中群故意拖長聲調,聽起來更像領導。
周道老實回答,“我,高中剛畢業……”
什麼?高中畢業??
這話一出,除了張凱和周道外,其餘四人都鬨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