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應的人很快出現了。

他普普通通,鬼鬼祟祟,在看到馬車後顧不上看車上的人就要把馬車趕走。

左培陽急忙上前抓住了他。

那人見到了左培陽嚇的魂飛魄散,身子癱軟下來,再左培陽一頓恐嚇之後才道出,這人淚流滿面地說他也是為了被食兒魔擄走的孩子才不得不這樣做的。

左培陽查到這兒,他忽然明白一件事。

那就是在這擄掠孩子的案子中,有許多失去孩子的父母在相互勾連,讓更多的家庭在失去孩子,而在這之後,有一隻巨大的手在操控著眾人。

左培陽當即連人帶孩子帶回到了琅琊城。

他還趁著沒有打草驚蛇,帶著幾個錦衣衛連夜突襲了菩提寺,抓走了菩提寺的唯二和尚,希望從他們嘴裡撬出一些東西。

然而,不等左培陽嚴加審問,他就不得不停手——鄰城的錦衣衛追查了過來,稱有人見到左培陽從鄰城幹了一輛馬車到了琅琊城,車上正好有四個孩子。

這下左培陽有點兒說不清了。

又因為他是南鎮撫司的錦衣衛,本來就沒有查案的權利,在兩相處罰下,左培陽陷入了麻煩中,莫說查案了,自身都差點拖了錦衣衛那一身皮。

至於案子,則交到了一個錦衣衛百戶手裡。

等他終於掙脫了泥潭,再要去查案時,他發現線索斷了——

菩提寺的那老和尚死在了錦衣衛昭獄中,相傳是他嘴硬,死活不開口,被錦衣衛行刑逼供不小心給打死了。至於另一個和尚,他本是一小沙彌,知道的東西不多,對食兒魔的案子更是知之甚少。

查案再次失去了方向。

然而,左培陽卻不是一個善罷甘休的人。

他在卷宗中提到,線上索斷了以後,琅琊城不止拐賣孩童換子的案子少了很多,就是食兒魔擄走孩子的案子也少了很多。

但越是風平浪靜,左培陽越知道,這其中必然有很大的貓膩。

若真的是食兒魔作案,恐怕他不會這麼小心的。

左培陽又一次的埋首故紙堆,期望在眾多孩童失蹤案,食兒魔擄掠孩童案中找出一些線索。

但他查了許多,都沒有找到有一天,他忽然茅塞頓開有了新的頭緒——既然從那些拐騙孩子換自己孩子沒成功的案子中找不到線索,那食兒魔擄走孩子案子和不知道孩子怎麼失蹤的案子不知如何查起,何不從那些孩子失蹤後又找回來的案子中著手?

這些成功換回孩子的人,無疑對食兒魔這案子瞭解更多。

左培陽順著這個思路一查,查出了不得了的東西——曾作為他引薦人的香客,她的孩子失蹤過,後來回來了。

想到香客與菩提寺的勾連,左培陽毫不懷疑她的孩子是換回來的。

這次左培陽並沒有著急把香客作為突破口,而是繼續摸查,一面翻錦衣衛裡的案宗和明正司的案卷,一面在琅琊城四處走訪,打聽誰家孩子失蹤後又回來了。

一個月後,左培陽一不小心大探出一個讓他膽戰心驚的訊息:他們百戶所的百戶,接手他案子審問菩提寺老和尚的百戶大人,他兒子也曾失蹤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