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太傅來訪(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此同時,王府書房裡,太傅一臉肅穆,迎上陵慕軒沉冷的面容,鄭重點了點頭。
陵慕軒吸了口氣,眼神一黯,聲音幽幽,笑容有些乾澀,“可是如我當初所想?”
太傅頷首,“王爺,當年洛丞相伏法之前,宮內確有密使去了靜安侯府,我查出那密使攜著一封密信。相府謀反的真相應該便在那密信之中,只是洛家傾頹後,洛家人只剩個獨女,我派人去尋時,也是下落不明,當年靜安候搜府,這信恐已被他給毀了。”
“洛昔燕,之前被我收留在王府別苑,後來對王妃圖謀不軌,與我撕破臉皮,便離去了。”
三年前趙荃作為詠州刺史,領著禁軍入東陵城,頭一件事不是面聖,而是查抄洛家,想來便是這麼個緣由。
“老師還查到了什麼?”太傅此次親入皇宮,必不止查到了這麼點似是而非的訊息。
“洛家的事,怕是陛下也牽扯到了裡面。”太傅凝神,緩緩道:“詠州一直有陛下的探子,趙家又在詠州隻手遮天,趙家之事我們知之甚少。所以這些年我曾派人入了其州縣各軍,查探數年才有些蛛絲馬跡。”
“老師請言。”
“當年趙家軍在東陵城外被北境鐵騎坑殺天下皆知,可不知為何詠州的守軍卻在這十年間大多消失了。”見陵慕軒面有疑惑,太傅解釋,“若不是老臣一直注意西北動向,怕是也難以察覺。這些年,東陵城三萬守軍,上至參將,下至軍士,一年年被打亂遣送至邊塞各城,融進各軍之中,很多人都已查不出去向。如今的趙家軍,是這些年重新招兵建立起來的。”
陵慕軒沉眼,他明白太傅話裡的深意。一支軍隊的磨練絕非易事,將領和士兵歷經戰火生死與共,花數年之功才能鑄就一支軍隊的軍魂。
詠州是邊塞重城,臨近北境,如此重要的城池,一般絕不會輕易更換將守軍,更何況是以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將士兵融進整個防守大軍中,如今三萬將士便如大海尋針,根本無跡可尋。這些年年年戰火,誰知道還能活下多少。
“老師的意思是……陛下有意讓趙荃招兵買馬,欲向北境開戰?可這事,有什麼不好,在朝堂上講出來,莫不是,有意引戰?”
太傅點頭。一時房中氣氛有些凝重,八萬東陵將士,八萬條人命,即便是天下之主,怕也承擔不起天下萬民口誅筆伐。
“王爺,如今怕是隻有被劫持走的薛方錄知道些當年的隱情,雖說現在人人都在傳薛貴妃的宮中秘聞,但背後來說,當年他先被靜安候賞識,才一路舉薦至陛下跟前的。”
陵慕軒眉頭微皺,終於明白過來。禮部侍郎通敵案查到一半便被強行叫停,只因背後靜安候犯下如此令人髮指的重罪,到如今也只是草草結案,靜安侯府仍在安在,他一直以為皇兄是看在母后的面子上對北境忍讓多年,如今想來,大錯特錯。他這是在養精蓄銳,好把北境一舉殲滅。可是東陵百姓何其無辜,這戰火便又要重新燃起來了。
太傅說出此言,想必也是猜到了幾分。
“我以為四國簽訂盟約後,皇兄就絕不會再想著當年之事。”陵慕軒緩緩搖頭,問:“老師,去詠州的人還查到什麼?”
太傅略一沉吟,道:“畢竟是八萬鐵騎,不可能只有靜安侯摻和其中,他手下老將許知道一二,只是這些人散落各處,我近來得了幾位老將的訊息,怕是再過不久,此事會有進展。”
陵慕軒點頭,朝太傅拱手道謝,“我居於東陵,不便查探此事,多謝老師這些年不辭辛苦,鼎力助我查出真相。”
太傅連連擺手,稱不敢當,嘆了聲道:“王爺,臣乃皇子太傅,看著你二人長大成人,按理說不該論君王功過,只是先皇帝乃東陵開國定邦之勳,義薄雲天,如今陛下因權要與你兄弟反目,老夫我實在不忍拂袖。但是王爺,你可曾想過……若你有一日查出了真相,朝野會如何?天下百姓會如何?這江山又會如何?”
這件事一旦真相大白,則會石破天驚,一朝動盪。
陵慕軒沉默良久,朝太傅看去,眼底的堅持一如當初。
“老師,我東陵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欠那些苦守邊關的沙場將士一個交代。我不止是皇家的王爺,更是東陵的陵安王,將來無論此事如何,只要是以百姓安泰為初衷,我都會一力抗起所有後果。”
太傅輕嘆一聲,陵安王這份心胸和擔當,便已不輸當年的先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