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在——

小茲維列夫十八歲,高文十九歲,但高文已經取得什麼成就,小茲維列夫又處於巡迴賽的什麼位置?

同樣一句話,兩位球員說出來也就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

特別是整個說話的語境,高文所展現出來的謙虛謹慎、低調內斂,那些自信和鬥志的鋒芒含而不露。

自然而然,新聞釋出廳的記者們也就全部成為高文的擁簇。

掌聲與口哨之間,又有記者唯恐天下不亂地繼續煽風點火。

“高文,那這一次碰面,也是‘最高消費’?”

小心翼翼的話語背後隱藏著按耐不住的雀躍和激動,但高文可能上當嗎?

當然沒有可能——

大滿貫賽事,五盤三勝制,沒有任何球員堅信自己能夠僅僅只丟兩局擊敗對手,因為這就意味著必須有一盤清零送蛋,即使是巔峰時期的四巨頭對陣世界排名三百開外的球員也不敢誇下如此海口。

一是困難重重,畢竟男子球員的發球非常強勢,“6:0”的比分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小茲維列夫的一發現在就已經十分成熟。

二是沒有必要,全場只丟兩局也就意味著注意力全程緊繃,從開始專注到最後,即使這樣也還是困難,對體能和精力的消耗都是難以置信的,直接打亂整個大滿貫兩週賽事的後續計劃以及全盤佈局。

高文怎麼可能為了一個區區的小茲維列夫、一點點口舌之爭就打亂自己整個美網計劃,而且還是在傷愈復出狀態未卜的情況下?

用腳趾頭想想就知道沒有可能了。

“最高消費”,只是一個噱頭、一種心理戰而已。

上次邁阿密能夠成功,就連高文自己也意外,匪夷所思地居然沒有打臉;但現在,高文是絕對不可能讓自己再次陷入相同處境的。

“不。我不這樣認為。”

斬釘截鐵,乾脆利落——

新聞釋出廳微微有些發愣,記者們也預料到以高文的聰明,估計不會上當,但沒有想到高文如此果斷。

“讓我們為彼此都保留一些顏面。”

一語雙關,卻又顯得意味深長。

表面來看,高文是為自己保留顏面,但話語深層次的意思就在於:

首先,他為小茲維列夫保留顏面,他其實能夠做到“最高消費”,但他不希望傷害年輕人的自信和驕傲。

其次,他已經在邁阿密證明過一次了,就沒有必要第二次,否則就是一種羞辱。

高文這是以退為進,不動聲色之間就再次狠狠給了小茲維列夫一記耳光,但真正重要的地方就在於:

接下來,無論小茲維列夫如何回應,唯一的結果就是他羞辱自己,高文也就沒有必要再繼續打嘴炮了。

也許,小茲維列夫唯一能夠證明自己的方式就是擊敗高文,以賽場表現證明自己。

一直以來,這就是競技體育的唯一法則,不管什麼恩怨也不管什麼情緒,一切的一切用實力說話。

所以,小茲維列夫這算是……求仁得仁、求錘得錘?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