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區。

一發,時速170公里。

從發球時速就能夠看出來,高文現在完全收力發球,整個發球動作越發簡潔,明顯帶著側切的旋轉,儘可能避免主動發力的拉扯,導致傷病沒有必要的惡化,這也是高文在自己發球局陷入被動的起點。

內角。

特松加的身體一蹬地就已經衝了出去,正手順著身體前傾的方向一頂。

反斜線!

一拍擊球就已經將網球朝著高文的反手位正面撞擊過來,不深,但夠重夠快。

如果是平時,高文雙手反拍就正面頂上去,以硬碰硬的方式展開原地反擊,儘可能將特松加的站位往後壓,避免特松加拍拍致命的擊球連續製造壓力。

但現在不行。

即使高文依舊願意用反手借力打力,但因為揮拍動作不完整,面對特松加的擊球尾勁,根本頂不住——

從第二盤收尾到第三盤開局,類似的情況已經出現不止一次。

踏,踏踏踏。

高文的腳步移動,依舊輕盈依舊敏捷,連續小碎步的交叉調整就已經順利到位。

然後,切削。

反常地,高文在腳步已經到位的情況下,沒有選擇雙手反拍抽擊,而是主動切削。

切削,又低又平、又快又重、又轉又深。

從網球的飛行就能夠看出來,這是一拍進攻型切削,在避免拉扯腹部肌肉的情況下,高文開始改變技術的組合,利用切削展開進攻。

網球,控制非常精準,此時就看不出來傷病的影響,整個威脅和節奏猛地提升一個檔次,形成衝擊。

特松加的反應有些倉促。

本來,特松加就不是小巧輕快的球員型別,整體反應略顯笨重,現在在傷病所製造出來的混亂漩渦之中更是如此。

網球,落在特松加的反手位深區,形成壓制,而且下旋球的彈跳不高,迫使特松加必須在膝蓋附近完成反手擊球,整個回球質量明顯受到影響,拋物線沒有完全壓住,速度和力量都伴隨著旋轉的衝擊而被削弱。

網球,稍稍上揚起來些許,又重新回到高文的反手位。

高文,並沒有冒險。

放在平時,這就是一個側身正手進攻的機會,但現在高文不想操之過急,他還需要進一步適應傷病狀態下的打球模式。

於是,連續小碎步調整,重心降低,雙手反拍早早引拍,做出一個準備迎前進攻的姿態,卻在網球到位的剎那,改變握拍手勢,一切一削。

連續第二拍,切削。

而且,小球!

赫。

全場倒吸一口涼氣。

這個節奏、這個佈局,和高文平時的比賽風格有些相似卻又有更多不同,出手時機和擊球方式的變化一直在打破固定觀念,意外一波接著一波,然後全場愕然目光之中,就目送著網球晃晃悠悠地越過球網。

下墜。

著陸。

死球。

一切,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