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身壓正手——

發球後,費德勒全神貫注地注視高文,腳步後撤、上半身後仰、正手滑板,整個擊球動作以及路線選擇,全部都在費德勒的預判裡,自己的發球戰術奏效了;這也意味著,後續進攻銜接能夠立刻跟上。

毫不猶豫地,費德勒踩著一連串小碎步橫向移動,單手反拍早早完成引拍,準備正面給予發力錘擊。

然而!

這球質……

費德勒一驚,儘管高文的一切反應全部都在預判裡,但費德勒漏算了一點:

這是賽點。

在賽點上,高文更加果敢更加強硬也更加堅決,正手出手球質提升一個檔次,幾乎能夠感受到首盤的質量,這也意味著和第三盤第四盤體能下降的情況截然不同,費德勒的站位和揮拍也就被擠壓到了。

擊球,依舊能夠順利完成,擊球點和出手時機都沒有問題,但單手反拍的揮拍空間明顯遭遇正面擠壓,以至於費德勒拍頭速度沒有完全走起來,最後外撇甩動的時候,力量也就沒有能夠完全壓制住。

拋物線,沒有壓住。

費德勒才剛剛出手,立刻就意識到這一點點誤差所導致的結果,腳步立刻朝著底線中點位置快速移動——

回防。

費德勒的回球重新回到高文的反手位,準備擊打高文的身後位置,形成壓制;但現在,拋物線上揚起來,速度和彈跳都留下空間,以高文處理關鍵分的習慣與風格來看,他非常有可能直接發動進攻。

於是,費德勒第一時間就回防。

些許誤差還是在可以接受範圍內,費德勒依舊掌握主動,視線牢牢鎖定高文,根據回球的拋物線、落點以及高文的站位判斷,高文很有可能需要在肩膀以上的位置處理擊球,斜線也就是大機率事件。

費德勒沒有提前移動,因為他知道高文可能突擊直線,他需要保持耐心,觀察高文的擊球出拍動作。

然後再啟動。

視線裡,高文的站位確實被擠壓到了,他也依舊沒有後撤,行雲流水的腳步切換之間就已經抵達位置。

蹬地,起跳。

一個旱地拔蔥,高文整個人直接騰空而起,根本沒有注意費德勒的站位,出手動作異常堅決而果斷。

充分利用起跳動作的騰空姿態,將身體重量以及擊球力量全部疊加上,雙手反拍就完成雷神重錘的出擊。

斜線。

轟!

火箭炮,發射。

費德勒注意到高文起跳動作的時候,警鈴就已經拉響——

他擔心自己預判失誤,提前移動補防反手,高文反而會擊打直線攻擊正手;但這樣的瞻前顧後在高文的殺伐果決面前反而錯過時機,再次落入下風,高文憑藉著起跳擊球的施壓,瞬間就打破攻防對視平衡。

此時,費德勒當機立斷啟動,但腳步……

卻已經太遲了。

嗖!

網球,化作一道光影,浩浩蕩蕩地直衝而來,儘管費德勒已經提前預判,儘管費德勒移動速度飛快,儘管費德勒竭盡全力勉強到位,但反手出拍還是欠缺些許,就那麼一點點。

高文的擊球,宛若一股風暴,強硬而強勢地衝破費德勒的底線防禦,撕開一道口子。

落地,飛行。

得分!

“40:40”。

快!

一切都太快太快了,迅雷不及掩耳,甚至還沒有來得及眨眼,短短四拍,這一分就已經決出了勝負。

制勝分,屬於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