譁!

高文高高舉起雙手,滿眼不可思議。

譁!

全場觀眾高高舉起雙手,匪夷所思的震驚與欣喜瀰漫全場。

嘩嘩,嘩嘩譁——

整個穆雷山一片洶湧,是譁然、是錯愕,是歡呼、是讚歎,種種情緒交織碰撞在一起,轟轟烈烈地釋放出滾滾熱浪,將全英俱樂部的氣氛推向一個全新巔峰,就連漫天漫地的金色陽光也跟著燃燒起來。

盤點,再次出現了,但這次則屬於高文。

在“4:6”落後的局面下,高文連下三分,連續破掉費德勒兩個發球分,反超比分,本場比賽首次領先。

恍惚之間,就再次想起上場比賽,無論是高文挽救連續兩個賽點,亦或者是高文在第四盤搶七尾聲連下三分一波流帶走勝利,極度困境之下,高文都拿出無與倫比的表現挽回局面,今天又再次見證。

中央球場,徹底瘋了,徹徹底底。

搶七局小分,“7:6”,現在,高文拿到自己的第一個盤點,而且接下來將是高文發球。

那麼,費德勒是否能夠力挽狂瀾?

現場,轉眼之間就從轟鳴的巔峰恢復到寂靜的幽谷,全場一絲一毫聲響都沒有,卻依舊能夠感受到汩汩沸騰的洶湧在空氣裡湧動,心臟的跳動和血液的燃燒隱藏在面板底下散發出緊繃而炙熱的氣息。

二區——

佈局,算計,博弈,反擊,拉鋸,所有的所有全部都在那一片絢爛的金色裡近乎凝結。

高文,發球了。

嗶。

時速127英里(205公里),這是高文在本場比賽時速最快的發球。

不少人認為,高文可能會選擇減力發球控制落點,確保一發進球率的同時,保證一發所帶來的壓迫感,在對陣迪米特洛夫、對陣穆雷的比賽裡,高文的這一戰術突襲收穫不俗效果,沒有理由不繼續。

然而,高文沒有。

在第一盤的關鍵分裡,高文不僅沒有減速、而且還提速,拼了一個一發。

搏殺!

同時,選擇外角,朝著費德勒相對薄弱的反拍施壓,看似常規經典的戰術套路,此時此刻的運用卻是一次突破一次變化一次冒險。

從解說席裡此起彼伏的驚歎就能夠看出來了。

但是!

費德勒到位了。

更加難以置信的是,費德勒稍稍搶了半拍,賭博式地朝著反手位移動,結果就準確逮住了高文的心理。

博弈與反制,這次,費德勒逮了一個正著。

不過,問題就在於,即使費德勒準確預判提前移動,高文的這一拍發球也依舊強勢,速度與力量絕對出色,線路和落點也無可挑剔,準確無誤地壓在發球區外側邊線上,角度撕開,厚重的球質撲面而來。

於是——

不夠。

費德勒的揮拍空間依舊不夠,速度和力量的壓迫導致費德勒的單手反拍依舊無法完成一個完整的揮拍。

怎麼辦?

電光火石之間,費德勒的單手反拍沒有退縮,不僅沒有,而且身體稍稍迎前,拍面猛地往外開啟。

一撥。

如同波動琴絃一般,輕巧靈動,借力打力,小臂和手腕的力量輕描淡寫地往外一撇。

擊球就已經完成。

輕打。

費德勒乾脆放棄完整揮拍,依靠借力打力完成一拍輕打,但手腕的控制卻將角度進一步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