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 位置轉換(第2/2頁)
章節報錯
否則,高文隨時都準備反擊。
而現在,不如……先從第一個破發點的處理開始。
一區。
發球,應該如何選擇?
在這一局裡,費德勒也充分吸取高文上一局的經驗,從接發球入手,瑞士天王也好好展現了一下自己接發球手法的多樣性:
不見得就必須搶攻強攻,連消帶打、切削推擋、旋轉弧線等等全部利用起來,只要打亂對手發球之後的第二拍進攻銜接就好。
偶爾,還會出現一些意外球,就好像剛剛這一分切小球,擊球效果甚至讓費德勒自己都意外非常。
和其他任何球員都不同,費德勒的接發球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
自然而然,高文的發球也需要一些想象力,不能太死板。
抬頭看了費德勒一眼,確定費德勒已經做好準備,卻不見高文任何猶豫遲疑,就已經開始拋球。
網球,鑽入空中——
內角。
近身。
一樣是近身內角,一樣是近身壓反手,但這次卻不同。
時速,180公里。
同時,增加大量摩擦,將上旋拋物線完全拉起來,落在內側淺區的發球在反彈之後高速旋轉持續上揚。
擠壓擊球空間,這是目的之一。
抬高擊球點,這是目的之二。
在今年北美夏天硬地賽季,費德勒經常切入底線之內搶發球,“SABR”更是引起諸多爭議,但在美網賽場沒有能夠奏效,半決賽遺憾輸給高文,這也讓費德勒調整自己的戰術,沒有繼續堅持這一套。
進入室內硬地賽季,費德勒的接發球站位非常接近底線,但很少很少會持續上前搶點,幾乎杜絕。
於是,這才有了這一記發球。
高文篤定費德勒不會切入底線搶接發球,於是利用強烈上旋限制費德勒,大機率事件就是切削推擋。
因為這樣的擊球點不好發力,哪怕是費德勒的單手反拍也不容易控制,切削確實是更合適的方式。
偶爾,費德勒還會利用這樣的切削回發球搭配突然上網,往往也能夠取得奇效。
球場對面,果然——
費德勒切削了。
切削,這是預料之中的;但線路和落點,卻打破預期。
這一局裡,費德勒的專注和狀態確實非同凡響,大腦高速運轉,整個思路也完全開啟,稍稍放開身體後,單手反拍一切一檔。
然而線路,卻沒有選擇常規的中路推深,也沒有順著移動方向反斜線推向高文正手,而是利用拍面角度和手腕配合,虛晃一槍,騙過高文的預判,輕巧地完成卸力,切了一拍下旋,推向高文的反手。
斜線。
深區。
外撇。
這一拍反慣性反重力反趨勢的反手切削,對腰腹核心力量以及手腕細節控制提出難以置信的要求,從高文和德約科維奇比賽的賽點得到靈感,反其道而行地打破常規,成功破壞高文的第二拍進攻銜接。
網球,朝著高文反手位搖搖晃晃地飄了過去,宛若一抹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