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關於時機的——

當然,費德勒可以保持耐心,等待高文體能下滑出現破綻,但這確定是最好選擇嗎?

且不說氣勢上遭遇壓制,時機上也無法確定高文的體能低谷何時出現,而且費德勒還必須擔憂自己的體能,畢竟他比高文年長十四歲。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高文在上一局快速提升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接下來一局必然稍稍回落,這反而是費德勒展開反擊的機會。

即使撇開比分不說,從長遠全域性來看,費德勒也需要提升狀態跟上節奏,否則三盤兩勝制的比賽,一眨眼就結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於是。

第四局一上來,費德勒就提速了。

這裡所說的提速,不是指球速,而是指反應速度、出手效果和擊球銜接,整個比賽狀態的上升。

和高文在第三局的策略相似,從接發球開始施加壓力,正反手火力全開,瞬間的爆發打破平衡。

——嚯!

一片驚呼聲裡,費德勒完成一拍難以置信的接發球。

面對高文的一發,時速196公里的近身壓反手發球,費德勒在遭受擠壓並且來不及側開身體的情況下,單手反拍彆著身體在胸口前自上而下切削一拍,匪夷所思地切出一拍見高不見遠的小球。

網球,越過球網,距離球網只有半步,貼網而下;落在發球區外側,落地之後帶著強烈側旋橫向拉扯出去。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高文根本來不及啟動,網球就已經再次衝入球場的懷抱,球童張開雙手,如同外野手一般將網球納入掌心,為這一分畫上句號,計為回發球ACE。

“15:40”。

憑藉著這一分技驚四座的回發球,費德勒拿下連續兩個破發點,輕描淡寫、閒庭信步,牢牢控制局面。

這一分,即使是高文,也不得不為費德勒送上掌聲。

雖然有些運氣成分,但費德勒的手感確實厲害,硬生生地扭轉被動為制勝分,並且順利拿到破發點。

事情,不出意外——

一方面是高文剛剛保持專注破發之後的注意力回落。

另一方面是費德勒瞬間提速。

果然,一如既往地,破發之後的下一個發球局就是面對四巨頭時候的一大難題,任何時候都不例外。

其實,這樣的局面下,ACE或者發球直得這樣的簡單分數往往能夠幫助發球一方快速站穩腳跟,但這一局裡,高文的發球確實感受到來自費德勒的壓力,沒有能夠拿一些便宜分,就這樣陷入被動。

前後僅僅間隔三分鐘而已,高文和費德勒就完成位置互換,現在則輪到高文挽救破發點。

很好。非常好。

一切,不出預料。

不過,高文字來就不認為這會是一場輕輕鬆鬆的比賽,這些對峙這些困難這些膠著都在預料之中——

室內硬地,確實和草地有著諸多相似,費德勒的發球、上網、正手都能夠在這裡得到充分發揮。

費德勒能夠在溫布林登擊敗高文,同理,他也將在O2球場稍稍佔優,這也是博彩賠率稍高的原因。

危險,困境,挫折,挑戰,這些全部都是預料之中的。

高文不需要急躁。

老實說,上一局的重點是測試與調整,最後能夠破發,算是一個意外驚喜,側面就能夠證明一件事:

高文有壓力,費德勒也同樣有壓力。

所以,即使這一局被破發也沒有關係,從頭再來就是了,反正這才是第一盤前半段,甚至不算中段。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高文隨隨便便就拱手將發球局讓出去,如果費德勒想破發,他就必須持續拿出頂尖表現竭盡全力爭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