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移動、從動作,從局面來看,方方面面都在預示著,高文應該會選擇發力,力量和力量的對抗、進攻和進攻的銜接完全是他的強項,看看他和費德勒的美網半決賽就知道了,現在高文已經完全成長了起來。

然而——

沒有。

高文正手非常輕盈也非常柔和地平推了一拍直線;而且,落點並沒有推深,也就是在發球區底線附近而已,網球落地反彈之後似乎就已經力竭,往前飛也飛不動的樣子,一看就是拱手相讓等待瓦林卡放手進攻。

可是,為什麼?

其實,高文是故意讓瓦林卡進攻的,以瓦林卡的性格和風格來看,只要機會出現,他就不會錯過。

關鍵在於,借力的話,瓦林卡可以控制自己的腳步以及重心,整個後續進攻銜接能夠連綿不絕地延續下去;但如果瓦林卡自己發力,因為單手反拍的關係,他就必須把重心外撇,依靠離心力來增加揮拍力量,後續的腳步也就連貫不起來。

當然,危險,這是客觀存在的——

瓦林卡的反手,直線斜線都能打,而且一旦合上力,那就是絕對炮彈,高文在羅蘭加洛斯就已經體驗過了,所以,瓦林卡可能直接一拍就打死。

但是,這一局,高文字來就沒有準備發動攻勢,從策略到擊球都非常大膽,正在進行一些戰術佈局,為後續比賽鋪墊,所以高文的執行非常堅決。

正手平推之後,高文的腳步馬上急停急轉拉回球場中路,準備防守瓦林卡反手斜線的那一拍擊球。

細節,就隱藏在這裡——

墊步,調整,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瓦林卡的移動。

頓步,蹬地,二次啟動拉回重心重新回到正手。

煙霧彈,朝著左側移動的腳步只是虛晃一槍的煙霧彈,用動作向瓦林卡表示,自己已經防備反手位空檔,但事實上,高文的注意力完全在正手位。

這,是博弈,也是賭博。

果然!

高文猜中了。

瓦林卡單手反拍捋出一拍直線,重複線路的回頭球。

砰!

就在發力的瞬間,瓦林卡的整個身體朝著左側甩出去,離心力蠻不講理地拉拽著腳步連續踉蹌。

轟——

網球,鑽入高文正手位底線深區。

又快又重,又平又低,宛若魚雷。

然後,高文就出現了。

一切,全部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甚至還沒有來得及眨眼,高文就已經回到位置,出現在網球的飛行線路上。

沒有退讓,沒有猶豫,此時就可以看到高文上半身一個明顯的前傾動作——

搶上升點。

正手,橫掃,撞擊,力量瞬間爆發。

網球,瞬間消失。

全場,一片愕然。

瓦林卡依舊在往外撇,但網球就已經沿著斜線鑽入瓦林卡徹底開啟的正手空檔,沒有任何阻攔。

一箭穿心。

“40:40”。

譁!

O2球場一片譁然,注意力還沒有完全集中起來,看著眼前這一記乾淨利落的得分,眼睛都直了。

怎麼回事兒?

前一秒,他們記得瓦林卡手握連續三個局點來著,這一局似乎沒有懸念,畢竟,高文開場就連續兩次破掉瓦林卡的發球局,難度太大,可能性太小。

後一秒,兩位球員就已經來到平分,情況頓時就截然不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