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偶像效應(第2/2頁)
章節報錯
高文總是在拼搏總是在戰鬥總是在燃燒,堅持到最後一刻,在賽點兌現之前,永遠昂揚永遠熱忱永遠專注,每一次擊球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攻防都是一場戰役,拋頭顱灑熱血,毫無保留地傾盡所有。
於是——
美網決賽的經典,就這樣誕生了。
張擇承認,作為觀眾,心潮澎湃;但作為球員,他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困難與挑戰,更是熱血沸騰。
一次。兩次。三次。四五六次。
高文在那場比賽裡一次又一次站在懸崖邊上面臨絕境,但他沒有放棄,他的鬥志他的堅毅他的冷靜,硬生生拼搏出了一線生機,然後,牢牢把握。
這,就是高文。
一直以來!
他們都揹負著自己的質疑、困惑以及壓力,越是試圖突破就越是虛弱無力,越是試圖證明自己就越是作繭自縛,內心深處始終不曾真正地相信自己,似乎只有天才橫空出世才能夠打破那些無形桎梏。
但高文說,不。
高文強調,自己並不特別也不是唯一,他能夠做到,其他人也同樣能夠做到,他只是幸運地成為第一個完成這些事情的人而已,他相信即使不是他也同樣有人能夠完成這些壯舉,事情就是如此簡單。
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堅持,這就是全部。
大姚是如此,劉翔是如此,李娜亦是如此。
當人們說亞洲人做不到的時候,當人們說黃種人做不到的時候,他們始終以自己的方式在拼搏著在努力著,他們用自己的腳步開闢出一片全新天地,以實際行動來證明,所謂的“不行”只是一個枷鎖。
來自偏見的枷鎖,同時也是來自自己的枷鎖。
一步一個腳印,高文在前方領航,推開一扇大門,通往全新世界,波瀾壯闊地展現在張擇他們面前。
那種感覺就如同井底之蛙終於跳出困住自己的四面牆一般。
其實,世界一直在那裡,只是他們沒有勇氣跳出去罷了。
所以。
張擇的答案也就再簡單不過。
也許,他無法像高文一樣在逆境之中持續思考持續博弈持續反擊,他終究不是高文;但至少他可以繼續堅持,緊咬牙關,再堅持一會多堅持一會,用自己的意志力多延續一拍,總是比對手多一拍。
張擇知道,這樣的辦法很愚蠢也很笨拙,但這就是他,愚蠢而笨拙地堅持著,完成屬於他的戰鬥。
“跑!”
胸口,在起伏;肺部,在燃燒。
腳踝灌鉛,膝蓋打顫,雙腿如同細麵條一般。
張擇總覺得自己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下一秒可能就要摔倒。
但不由自主地握緊拳頭,再握緊,硬生生擠出一絲能量,又繼續邁開腳步,步履蹣跚地左右來回奔跑。
蹬地,揮拍,推送。
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機械式動作,沒有選擇也沒有佈局,順著來球的力量借力打力,這就是全部。
唯一目的就是將網球送回去而已,多一拍、再多一拍,只需要比羅索爾多堅持一拍就可以了。
全場,鴉雀無聲。
捷克也好,華夏也罷,沒有人開口,全部屏息凝視,因為他們都知道,對於兩位球員來說機會均等。
無論是破發點還是局點,兩位球員都沒有絕對優勢,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賽點也根本不意味什麼。
高文,也是其中一員。
恍惚之間,又再次回到NCAA棕熊隊的時光,他們不僅需要關注自己的比賽,同時還需要和隊友並肩作戰。
因為他們是一個團隊。
儘管高文是球隊裡的第一單打,但僅僅依靠他一個人,球隊是無法取得勝利的。
現在,他們就全部站在張擇身後,和張擇一起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