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偶像效應(第1/2頁)
章節報錯
“跑!”
這就是張擇現在腦海裡的唯一想法,什麼戰術什麼佈局已經全部來不及思考,只是用盡全力奔跑。
憑藉著一股意志,戰鬥著,燃燒著。
“6:3”、“2:6”、“6:1”、“4:6”、“4:5”。
比分板上,羅索爾在前,張擇在後。
兩位球員一路纏鬥一路膠著到決勝盤,難分難解。
其實……局面並不好看。
基本上應該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沒有你來我往寸步不讓的對抗和僵持,雙方的狀態幾乎完美錯位,你一盤我一盤,完美劃分,最後就呈現出“排排坐吃果果”的效果,令人哭笑不得,比賽格外漫長。
一直到決勝盤——
羅索爾狀態不佳,張擇也同樣狀態不佳。
羅索爾體能透支,張擇也同樣體能透支。
於是。
比賽也就演變為消耗戰,純粹依靠意志和毅力堅持,決勝盤也就演變為破發大戰,比過山車刺激。
目前為止,決勝盤已經進行九局,其中七局全部都是破發,你破一局我破一局,兩位球員不斷友好的交換髮球局,比分依舊僵持,身體力行地詮釋“比賽第二友誼第一”的完美定義,局面完全膠著。
誰都沒有能夠把握機會拉開差距確立優勢。
即使來到盤末階段也依舊充滿無數可能,沒有人能夠輕易斷言勝負。
不過,依靠決勝盤率先發球的優勢,張擇擁有小小的先手,就好像現在——
第十局,羅索爾的發球局。
當這一局再次出現破發點的時候,也就是賽點。
氣氛,自然也就不同。
前前後後,羅索爾已經挽回兩個賽點,同時也錯過兩個局點,此刻正在面對第三個破發點兼賽點的考驗。
然而,張擇也手軟。
一來一往。
再,一來一往。
兩位球員都有機會,但誰都不敢率先下手。
一方面是體能桎梏,確實沒有力氣發動進攻,主動進攻的一方往往都以失誤告終。
一方面是心理影響,越是關鍵分就越是容易手緊,出手的時候容易出現離譜偏差。
羅索爾也好,張擇也罷,他們也不是沒有嘗試自己主動出擊拿下分數,但決勝盤裡,成功率著實太低——
往往以失誤收場。
在巨大壓力和極致消耗之中,兩個人都束手束腳起來,你來我往的拉鋸戰也就拖拖拉拉地一路膠著。
緊繃得令人窒息。
老實說,張擇現在沒有想法——
大腦,一片空白。
連續奔跑連續纏鬥的白熱化狀態下,進入無氧狀態,無暇思考也無法思考,純粹就是依靠本能在擊球。
如同機器一般。
所以,應該怎麼辦?還能怎麼辦?
此時此刻,腦海裡就只有一個想法:
堅持。
張擇觀看了澳網決賽,不止如此,高文的一系列比賽也全部觀看,包括法網和溫網兩場史詩級半決賽。
不管優勢還是劣勢,也不管勝利還是失敗,這些比賽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鬥志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