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隨機應變(第1/3頁)
章節報錯
“AD:40”。
高文的局點——
球網對面,德約科維奇連續倒腳,整個精神面貌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但腳步卻調動起來,快速出擊。
一發,近身壓反手。
儘管是一發,但時速不快,也就173公里而已,一發和二發沒有太多區別,沒有出乎德約科維奇的預料。
於是,這就成為德約科維奇搶發球的機會。
德約科維奇意識到,高文正在巧妙佈局,並且透過調動來形成消耗,綿裡藏針地展開反擊,他需要做出回應,他需要掐滅高文的猜測,他需要從戰術層面改變局面,他需要果敢出擊打亂高文的節奏。
其實,自第二盤以後,德約科維奇就已經很少很少搶攻發球了。
然而,現在情況不同。
德約科維奇意識到高文隱隱有抬頭之勢,同時高文也有意識地開始變速嘗試打破平衡——
經歷過長跑乃至於馬拉松的人就應該知道,保持勻速持續奔跑的話,體能消耗並不明顯,變速才是致命的。
所以在長跑比賽裡往往就可以看到領跑之人不斷切換不斷變速,利用這樣的方式完成戰術性的消耗。
從第四盤到第五盤,德約科維奇始終處於一個相對勻速的狀態,底線兜球的節奏對他來說是舒適的,高文始終沒有能夠打破平衡;但現在,高文在體能極點的困境裡,透過慢速之中的變速改變節奏。
平衡,也就悄悄被打破。
德約科維奇經驗豐富,第一時間就意識到高文的戰術意圖,不等高文調動,他反而是先下手為強。
於是,毫無預警地,平地驚雷地,德約科維奇選擇提速。
而且!
該出手時就出手,德約科維奇沒有猶豫,冒著體能劇烈消耗的風險,果斷出手,展現難得的強硬姿態。
這就是另一層面的博弈。
一個橫向跨步,上半身後仰,讓開空間,德約科維奇雙手反拍就已經快速出擊,整個節奏提升起來——
一頂,一掃。
這一拍就可以明顯看出德約科維奇的戰術意圖,在上半身後仰的失衡狀況下,雙手反拍還是強行掃射出一條直線,逮住高文一發的機會直接發動攻勢,夠突然夠強勢,又又又一次打破對峙的平衡。
砰。
網球沿著直線筆直飛行,鑽入高文的正手位空檔,儘管落點並沒有追究極致,距離死角還有一段空間,但速度和線路的雙重威脅輕而易舉就打破平衡,德約科維奇的戰術意圖在不需要冒風險的情況下得以實現。
發球結束之後還沒有來得及恢復重心平衡的高文瞬間陷入被動,踉踉蹌蹌地連續大跨步橫穿全場。
膝蓋,依舊在打顫,蹬地力量蹬不住,但高文沒有退縮更沒有膽怯,緊咬牙關連續打直膝蓋蹬地。
蹬!蹬!蹬!
平時再簡單再基礎不過的動作,此時卻如同灌鉛一般,舉步維艱,每一個動作都變得沉重而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