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伊斯托明基本就是瞄準他的站位嘗試擊球的,193厘米的大個站在半場網前就相當於一個近距離槍靶,伊斯托明的回球無法命中才是一個意外。

然而,高文不僅沒有慌張,而且越發冷靜下來。

第一時間,從這一記擊球,高文就嗅到了緊張的味道,這也意味著伊斯托明手緊,並且戰術套路將越來越保守。

既然腳步無法完全讓開,於是高文乾脆上半身後仰做了一個側身動作,讓出半邊身體,單手持拍,模仿費德勒的經典網前處理技巧,全靠手腕。

一切,一擋——

卸力。

下旋。

網球,帶著強烈旋轉,宛若流星一般朝著地面衝撞,又重新瞄準伊斯托明的反手,重複落點的回頭球。33

並且,深區。

但這次的區別在於,拍面控制沒有壓得那麼狠,沒有追求極致落點,並且留下了一定的回球空間。

噌。

從並不清脆的擊球聲就能夠聽出來,高文沒有發力,反而是利用旋轉帶了一些保險;而且落點也保守了些許。

顯然,高文也知道,自己球感不好,依舊在磨合中,全面發力反而吃不住球,控制不力,容易出錯。

於是,高文乾脆留下了一些空間。

然後,網球就朝著伊斯托明身後的位置落了回去,輕盈,靈動,宛若天鵝。

“呃啊!”

伊斯托明驚撥出聲,腳步啟動稍稍有些慢。

這裡是草地,沒有辦法急停急轉,腳掌和草地的摩擦不足,如果強行蹬地,反而容易打滑,稍稍不慎可能就會滑倒;單純從急剎車的控制來說,甚至比紅土還更加困難,即使是“草地之王”費德勒也經常摔倒。

前一拍,伊斯托明已經朝著正手位移動,因為上上一分,高文就是推空檔,結果出界一根頭髮絲的距離。

於是,條件反射地,伊斯托明就準備補防正手,結果腳步才剛啟動,重心已經移動,高文的回球就已經回來了——

快節奏,低彈跳,典型的草地網前截擊。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高文沒有切短線,而是切長線。

伴隨著一聲驚呼悶哼,伊斯托明的腳步還是重新切了回來,但擊球點已經慢了,於是他乾脆直接滑步出去,雙腿劈叉,整個人呈現出“一”字型,雙手反拍在身體延伸的極致,勉強地在拍頭位置完成觸球。

“差一點,就差一點,就差一點點……”

這就是伊斯托明腦海裡唯一的想法,手掌似乎已經能夠觸碰到勝利的溫度,滾燙到指尖都不由蜷縮。

身體,就這樣延伸到了極致,拍頭輕輕一兜一裹。

擊球,完成!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