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9 關鍵鑰匙(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人們提起紅土和硬地的時候,一看就知道天差地別,整個風格、型別、打法,全部都有著明顯區別。
即使是對網球一無所知的門外漢,看看兩種場地的材質,就能夠從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得出差異的結論。
可是,當人們提起草地和硬地的時候,就有些曖昧模糊,有些相似卻又保持差異、看似簡單實則複雜。
一言難盡。
當然,差異客觀存在,畢竟球場材質還是不同,就好像足球,在草地踢球和在水泥地踢球是不一樣的——
三種場地裡,草地的彈跳最低、球速最快、摩擦最少、旋轉最弱,整體而言,這就是最快的場地;但從打法戰術來說,和硬地相比也說不上天差地別,如果一定要說調整,好像沒有必要如此鄭重其事。
發球加正手,速度加力量,難道這不就是全部了嗎?
如果這樣認為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一聽就知道是門外漢。
不需要勸告,只需要球員自己上場親身體驗一下就知道,硬地打法套用到草地上,絕對會輸得很慘,前後已經有球員以身試法——而且不止一位,一個兩個摔得鼻青臉腫,用一場場的失利為無知買單。
一個小小的提示:
曾經,草地被公認為球速最快的場地;但現在,年末的室內硬地已經全面反超草地,速度上升一個臺階;再後來,甚至一部分球員認為美網的場地球速也已經超越草地,這也引發職業球員之間的熱議——
所以,到底是草地的球速慢下來了,還是現代科技影響之下快速硬地的摩擦持續降低導致球速的上升?
這份提示所帶來的認知就是:
草地,並不僅僅只是關於摩擦和速度的。
事實上,以溫布林登為例,每年場地的設定,從草種到培育再到照料,全部都需要專業人士展開工作,如果更換草種,也需要透過實驗與研究;如果草坪長度和粗度發生變化,對於擊球也會產生影響。
這些年,溫布林登自身的球速也在不斷變化,有些年更快了,有些年卻更慢了;有些年摩擦降低導致腳底打滑,球員摔倒的次數和頻率增加,有些年卻摩擦上升,以至於擊球的彈跳規則發生相對變化。
換而言之,硬地,整體表現平均穩定,波動幅度小;紅土,時時刻刻都存在變數;而草地則介於二者之間,甚至更靠近紅土一些,因為草坪的關係,波動值始終客觀存在,速度僅僅只是一個表象而已。
如果僅僅只是以球速差異來看待草地和硬地的區別,不僅是偏頗的,而且是淺顯的。
所以,草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不需要像紅土那樣切換打法風格,卻又不能繼續堅持硬地打法,那應該怎麼辦?
還是說,溫布林登有一份官方指南解釋說明一下?
“看似簡單實則複雜”,這就是對草地的最好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