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

居然是小球?

在面對紅土之王的時候,居然是高文率先使用小球戰術,而且精細巧妙的手感控制,令人拍案叫絕。

納達爾,微微愣了愣,他也完全沒有想到,今天率先使用小球的居然是高文,他顯然暫時忘記了這項技術。

腳步,一個剎車停靠下來,然後納達爾嘴角的笑容就上揚起來,舉起球拍,用右手掌根輕輕敲打著拍面,為高文送上掌聲。

意外!完全意外!

但是!

精彩絕倫!

球場邊上,正在觀看訓練賽的託尼納達爾也咧嘴笑了起來,轉頭看向旁邊的另外一位教練弗朗西斯科羅伊格(FranciscoRoig),連連搖頭表示感嘆,看起來對於高文這一記小球的運用也是讚譽有加。

當人們提起納達爾的教練,託尼叔叔無疑是眾所皆知的,2016年以後則是1998年的法網冠軍卡洛斯莫亞,這兩位教練一前一後成就了納達爾的輝煌。

而且,納達爾是眾所皆知的強迫症患者,不喜歡改變,所以一旦確定教練,他就不喜歡頻繁改變模式,在納達爾看來,教練確實非常重要,但訓練和比賽的真正關鍵還是在於球員,內因才是勝負鑰匙。

所以,託尼叔叔和莫亞也就成為納達爾教練團隊的代表臉孔,但事實上,他的長期教練還有另外一位:

羅伊格。

這也是一位西班牙網球球員,曾經專攻雙打,單打世界排名最高六十,雙打世界排名最高二十三;大滿貫最佳戰績,單打是在法網闖入第三輪,雙打則是在法網進入過一次八強,這就是全部輝煌了。

儘管在2001年就選擇退役,但其實,羅伊格在2004年的時候,曾經和納達爾搭檔出戰過雙打比賽。

那次雙打搭檔,成為了契機,緊接著在2005年,羅伊格就進入納達爾的教練團隊,負責納達爾的前場技術訓練工作;最開始只是兼職,但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羅伊格在教練團隊裡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後來,經歷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個賽季的低谷,無數業內人士不止一次建議納達爾應該更換教練團隊,因為託尼叔叔已經沒有新鮮的東西傳授給納達爾了;但納達爾始終拒絕,他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

球員,還是應該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

反而是託尼叔叔開啟了可能性,他親自找到莫亞,並且說服莫亞加入納達爾的教練團隊。

經過一個賽季的磨合,託尼叔叔決定退休,花費更多時間在納達爾網球學校裡,莫亞擔任納達爾的主教練;與此同時,羅伊格也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正式成為納達爾的第二教練,和莫亞分工合作。

此時,人們才終於意識到羅伊格的存在,但事實上,羅伊格在納達爾教練團隊裡已經停留了超過十年。

略顯諷刺的是,依舊還有很多專業網球媒體不認識羅伊格,多次將他誤認為託尼叔叔。

當高文放出一個精妙小球的時候,託尼叔叔轉頭看向羅伊格,就是因為中前場是羅伊格的工作領域。

從費德勒到德約科維奇,再到蒂姆,然後到小茲維列夫和西西帕斯,一代又一代的頂尖紅土球員們都在尋找著擊敗納達爾的辦法,小球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戰術,但他們面對納達爾的時候總是困難重重:

一來,移動能力;二來,預判能力,時刻警惕著小球;三來,處理手法。

另外,還需要時時刻刻警惕來自納達爾的小球。

納達爾的個人能力和技術特點,在紅土球場總是能夠得到酣暢淋漓地展示,這也意味著納達爾不怕小球。

如果想要透過小球直接形成制勝分,那麼就需要質量非常非常出色,但隨之而來的,則是控制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