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 平分秋色(第1/2頁)
章節報錯
和伯蒂奇一樣,特松加的整個職業生涯就只進入過一次大滿貫決賽:
伯蒂奇是2010年溫網,特松加則是2008年澳網。
這,顯然不正常。
哪怕沒有登頂大滿貫冠軍,但至少,以他們的能力來看,應該不止一次決賽經歷才對,就連凱文安德森都分別在溫網和美網各闖入過一次決賽,總計兩次,伯蒂奇和特松加兩位高手卻只有區區一次?
束縛伯蒂奇的,是心理,屢屢在關鍵時刻無法突破自己的心魔。
捆綁特松加的,則是傷病。
與德爾波特羅相似,這位身體和心理素質都已經具備書寫輝煌的天才球員,被傷病捆綁住前進腳步。
屢屢當特松加達到巔峰狀態的時候,傷病就成為攔路虎,膝傷、背傷、肩傷等等,打斷狀態的延續。
而且,這還不是全部,更準確一點來說,不止是傷病,而是身體——
特松加的比賽風格,和蒂姆有些類似,非常依賴身體,物理層面的支援是他們建立整個比賽的基礎。
一旦身體出現異常,甚至不需要是傷病,可能只是一些疲勞感、一些小感冒等等,比賽質量就會下降,可想而知,在大滿貫賽場的兩週時間裡,身體都必須保持巔峰狀態,難度非常大,限制了發揮。
一項資料就能夠說明:
自2004年轉入職業賽場以來,特松加在五盤三勝制的比賽裡,最後進入決勝盤較量的次數,只有十七次。
戰績,十一勝六負。
所以,如果真的進入決勝盤,特松加是沒有能力擊敗對手嗎?
顯然不是。
重點在於,身體是否能夠支援特松加進入五盤大戰,往往在比賽進入第五盤前,特松加就已經結束比賽——
勝負不論。
遠的不說,今年年初,特松加就因為傷病而無奈選擇最後時刻退出澳網,並且幾乎缺席了整個春天賽季,一直到邁阿密才復出。
整個紅土賽季,特松加一直在慢慢尋找傷愈復出的手感,表現時好時壞、起起伏伏,最後帶著五勝四負的成績來到羅蘭加洛斯。
雖然特松加並不擅長紅土,但作為在自己祖國舉行的大滿貫,他也一直希望能夠在這片球場取得突破;而且,和迪米特洛夫一樣,作為從小在紅土成長的球員,哪怕自己的比賽風格並不完美契合紅土,卻也不代表一無所知。
過去三年,特松加在羅蘭加洛斯的表現還算不錯。
2012年,八強,浪費四個賽點輸給德約科維奇。
2013年,四強,擊敗費德勒挺進四強卻表現失常輸給費雷爾。
2014年,十六強,再次輸給德約科維奇。
從上述資料就能夠看出來,這幾年時間,特松加確實處於自己職業生涯的黃金期,能力與經驗完美結合。
可惜,傷病依舊是一個問題,因為傷病的關係,屢屢到賽季下半段就出問題,然後又不得不進入休整,所以,遲遲沒有能夠迎來更多突破,來到今年也不例外,傷病的打斷,再次扮演未知數的角色。
抵達羅蘭加洛斯的時候,特松加放棄期待、低調出徵,儘可能減少壓力。
然而,籤運不俗。
前三輪沒有遇到真正高手,一路順風順水晉級第四輪,幾乎沒有遭遇什麼挑戰,就重新回到十六強。
當然,高手,就是高手,天賦、經驗、能力就擺在那兒,只要身體不拖後腿,特松加就具備擊敗任何球員的能力,當他進入狀態打瘋的時候,哪怕是在紅土,也一樣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超人模式。
伴隨著賽事一輪一輪推進,特松加慢慢打出狀態,信心和手感也漸漸回來,然後,找回了自己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