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ATP職業網壇裡,“四巨頭”成員之中,納達爾是1986年的,德約科維奇和穆雷都是1987年的。

也就是說,這一批球員正處於黃金期,同年齡段的球員們也不例外,呈現出全面井噴的局面。

法國,就擁有這樣一批黃金時代的球員,在2014年最巔峰的時候,世界前十里,他們佔據三個席位。

特松加、孟菲爾斯、加斯奎特、西蒙,四位球員就是核心成員。

其中,1985年出生的特松加,毫無疑問是最具代表性也最具認知度的一位,從天賦到性格,從成就到實力,全方位強勢。

早在2008年,當時世界排名第三十八位的特松加,以非種子球員的身份,在澳網一戰成名。

首輪爆冷擊敗穆雷,而後一路淘汰加斯奎特、尤茲尼和納達爾,前後擊敗四位世界前十的球員闖入決賽,並且在對陣德約科維奇的決賽舞臺上,先下一盤,可惜最後遭遇逆轉,無緣冠軍。

同年年底,特松加就在巴黎大師賽強勢奪冠。

當時,德約科維奇和穆雷都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根本就不存在“巨頭”的概念,那依舊是“費德勒VS納達爾”主旋律的時代,在人們看來,特松加是和德約科維奇、穆雷一起成長一起進步的潛在巨頭球員。

後來,2014年多倫多大師賽,特松加先後擊敗穆雷、德約科維奇和費德勒,登頂冠軍,他也成為過去十年來第一位在同一項賽事裡擊敗三位巨頭登頂冠軍的球員,僅僅這一項壯舉就值得大書特書了。

再再再後來,今年年初的澳網,高文在大滿貫賽場完成這一壯舉,挑落納達爾、穆雷和德約科維奇奪冠,這也一舉奠定高文成為新生代領軍人物的身份,但整體而言,高文和特松加相比,還是略顯“稚嫩”——

主要還是指時間。

高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強勢崛起快速冒頭,缺少根基;而特松加則是在漫長歲月裡不斷證明了自己。

此前,曾經提到過一項記錄:

首先,在大滿貫賽場,對陣費德勒、納達爾、德約科維奇三位巨頭,全部擁有勝績的球員,就只有四位:

穆雷、瓦林卡、伯蒂奇、特松加。

其次,當三位巨頭位列ATP世界第一的時候,曾經分別擊敗過他們的球員,則只有三位:

穆雷、德爾波特羅、特松加。

最後,上述兩項記錄交叉,那就只有穆雷和特松加完成如此壯舉。

也正是因為如此,穆雷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第四巨頭”,而特松加則被認為是“四巨頭”之外的最強高手。

換一個角度來看,穆雷、瓦林卡和德爾波特羅都曾經登頂過大滿貫冠軍,在歷史長河裡留下自己的名字,其中穆雷更是登頂過世界第一;所以,伯蒂奇和特松加一直被認為是“沒有贏得大滿貫冠軍的最強者”。

有一項資料,可以窺見些許證明,“截止到2021年擊敗四巨頭次數最多的球員”——

瓦林卡,二十一次,三勝費德勒、三勝納達爾、六勝德約科維奇、九勝穆雷。

德爾波特羅,二十次,七勝費德勒、六勝納達爾、四勝德約科維奇、三勝穆雷。

伯蒂奇,十九次,六勝費德勒,四勝納達爾,三勝德約科維奇,六勝穆雷。

特松加,十八次,六勝費德勒,四勝納達爾,六勝德約科維奇,兩勝穆雷。

一目瞭然。

當然,除此之外,西里奇、錦織圭、迪米特洛夫、西蒙等等球員也都有擊敗四巨頭的表現;新生代球員裡,克耶高斯、西西帕斯、小茲維列夫、梅德韋傑夫等等球員也都完成如此壯舉,但他們的次數疊加起來,全部都沒有上兩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