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為什麼那麼多人討厭高文?在我看來,他很不錯,哪怕暫且撇開他在賽場取得的成績不說。」

「球場上,球風瀟灑、激情四射、敢打敢拼;球場外,風趣幽默、平易近人、外貌帥氣,而且只有十九歲。」

「最重要的是,觀看他的比賽真的富有感染力,哪怕不是為了工作

,我也願意掏錢買票觀看他的比賽。」

「這樣的球員,難道不討人喜歡嗎?」

顯然,這位自由撰稿人也充滿了困惑,為什麼社交網路上展現出如此深深的惡意,這不符合常理呀。

一個小小的話題,轉眼就吸引了超過三千條評論,並且還在持續上升,本來這位自由撰稿人的關注度並不高,結果卻因為這個話題製造了一股浪潮,熙熙攘攘的討論在評論區裡展開針鋒相對的對抗。

顯而易見地,德約科維奇的球迷們首當其衝,全然沒有掩飾森森的憎恨與厭惡,他們毫無疑問的「高文黑」的生力軍主力,在社交網路上掀起驚濤駭浪,全方位展開攻擊,彷彿網路就是球場外的拳擊場。

但是,除此之外呢?

「就我個人來說,我對高文字人沒有什麼惡感,但我不喜歡媒體的過度吹捧,就好像他是什麼救世主一樣。」

「我不喜歡你們的報道角度,每次都要強調他只有十九歲,每次都要強調他是亞洲第一位記錄創造者,每次都要強調他正在顛覆四巨頭時代,每次都要強調他可能成為世界第一,是是是,我知道我知道,但你們沒有必要每次都說。」

「我不喜歡你們將他和巨頭們相提並論,就好像巨頭們是他的踏腳石一樣。」

「你有疑問?我也有,為什麼好像ATP就只有高文一位球員了一樣?每次提到他,你們就集體高潮,那其他球員呢?拜託,巡迴賽值得關注值得稱讚的球員還有很多很多,好嗎?」

「我也不知道,但每次看到你們提到他的時候就在那裡舔狗,看著看著,我就反感了。」

「說一點客觀的吧,高文很好,他確實很好,但耶穌基督,他才轉入職業不到一年,你們為什麼一個兩個都好像瘋了一樣?」

「答案:你們。」

「我非常非常反感一件事,你們認為高文的橫空出世拯救了網球這項運動,重新將話題和焦點帶回來,但在我看來,網球在全世界普及的功臣,是費德勒是納達爾,他們花費了整整十年才完成的壯舉,而現在你們卻歸功於一個轉入職業才不到一年的小毛頭?荒唐。」

「難道不是因為你們嗎?鋪天蓋地都在稱讚他,我真的看膩了。」

吧啦吧啦。

全面井噴。

儘管角度不同、立場不同、觀點也不同,但還是能夠窺探出一個共同點的些許端倪:

逆反心理。

從方方面面來看,高文橫空出世的速度太快、時間太短,沒有足夠的時間沉澱累積。

一來衝擊到了職業網壇的現有格局,那些資深球迷們容易反感。

二來缺少球迷基礎,也缺少更多證明。

所以,儘管在支持者眼中看來,他們沒有理由不喜歡高文,但在反對者眼中,高文卻渾身都是漏洞:

當厭惡一個人的時候,那個人就連呼吸都是一種干擾。